来自湘西武陵山区的贫困学子龙贵菊,去年考上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后,因家庭贫困,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学院为她开辟“绿色通道”,让龙贵菊得以报名入学。
□杨开鸣 杜晓林 图片由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提供
寒门学子在校园健康成长
2011年10月17日,龙贵菊和她的父母来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所学校:学院依山傍水,与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隔江相望;学院拥有300多亩的湖泊生态园,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学楼掩映在绿荫丛中。
大学开学已经1个多月了,因为情况特殊,学院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按照学院领导的指示,为她开通了入学“绿色通道”,完成了学生信息平台学籍电子注册工作,龙贵菊正式成为了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学生处还为她申请了特困学生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
落下的课程虽不多,但要在接受新课中把落下的补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旅游专业课是双语上课。由于英语基础差,英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经常主动为龙贵菊“开小灶”,专业课老师还指定同学帮助她。由于错过了大学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专门对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她尽快地融入到大学校园这个大家庭中来。在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下,龙贵菊学习信心大增。大一期末考试时,她获得全班第2名,专业导论考试获得满分100分。
学习之余,龙贵菊主动参与到学院的社团活动中。系里每年10月都要举办一场民族大联欢晚会,龙贵菊也报名参加,她说:“到时候我要用家乡话深情地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赞美校园的师生情。”
来自湖南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范香代,2009年以优异成绩被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录取。大二时,范香代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当他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时,噩耗袭来:2010年父亲不幸病故,家中背负巨额债务,全家陷入困境,妹妹为了他能继续求学,只好选择结婚成家。
学院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对范香代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正确对待家庭的变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同时及时向学院申请,把当年全系为数不多的国家助学金评给他。同学们也争相伸出援手。学院的关心,老师的开导,同学的帮助,如涓涓细流,温暖着范香代,感动着范香代。
困苦使人奋进,磨砺使人成才。在学院的人文关怀下,范香代开始了生活新的一页,老师和同学们看到,在医院、在福利院、在贫困山区的小学里……都能看到范香代瘦弱的身影,这正印证了他书桌前的一句座右铭:“趁年轻,多做点事。”
为了更多地为社会做公益之事,2011年11月,他与本系另外2名共产党员一起在校内组织贫困学生组成“微笑志愿者”团队,身体力行在校内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不少老师都说:“范香代的变化很大,原来只关心学习,现在不但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优秀,人也开朗多了,真是一个阳光的好青年。”
好机制助学子圆梦
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像龙贵菊、范香代这样的贫困学生,受到学院的关怀、得到学院救助的事例还很多,每一年学院救助的贫困学生近4000人,每年支出的奖助学资金高达1270多万元,实现了对在学院就读的贫困学生帮扶的全覆盖。在帮扶中,学院还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龙贵菊在一年后的今天满怀深情地说:“这一年来,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对我像亲人一样,特别关心我,在他们的帮助下,落下的课程补上了,英语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二名。如果没有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肯定上不了大学。”
范香代对学院同样满怀感激:“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但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而且也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帮助,让我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我终身难忘校园内沫若湖畔晨读的时光,难忘宿舍内灯光下学友间关于学术的争辩场景。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与学院对我的培养分不开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3个“一切”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帮扶贫困学生上学直至就业的保障制度和机制。只要确因家庭经济贫困,申请符合条件,学院就会启动爱心基金、国家奖助学金和企业奖助学金等6个大类的扶持贫困学子的奖助资金,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
为学生成才就业尽心竭力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强强联合,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秉承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修德、博学、笃行、报国”的价值观,融会乐山地区独有的深厚的自然与文化底蕴,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先后引进硕士、博士生650余人,作为师资队伍的中坚骨干。目前,学院有教师1200余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已占教师队伍总数的87.5%,学院在校学生达17000多人。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新生入学后,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都要对新生、特别是来自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月”活动期间,学院通过举办心理知识演讲、开展文娱活动等形式,加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校园大家庭的温暖融进每个学生的心间。
学院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由院长担任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组长,每年投入就业经费200万余元,学院除了每年邀请上百家大型企业在校内举办上百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外,还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就业办事处,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对贫困学生就业,学院还发给贫困毕业生就业补助。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成为 “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后,在职场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12年5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四川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新增学生学位授予单位。此外,学院还先后获得 “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教育管理示范学院”、“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等多种荣誉称号和奖项。
新闻推荐
中国现代川籍书画名家精品展参展作品揭晓本报讯(庞峰伟记者裴蕾)8月10日,“川报60周年——我最喜爱的书画作品”中国现代川籍书画名家精品展评选推介会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举行。截至8月9日晚,本...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