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任满离蓉的香港驻成都经贸办主任潘太平畅谈川港合作之变——
□本报记者 刘淼淼
1月5日下午,在成都一家港资咖啡厅,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经贸办事处主任潘太平与四川的朋友们一一话别,并合影留念。本月底,他将任满离蓉。“在川3年,马上要单身上路了,说心情不纠结有点言不由衷。”潘太平感慨地说,3年来,他在亲眼见证川港交流合作的可喜变化中,与四川及四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3年前在成都很难喝到正宗港式奶茶,现在的选择有很多”
更多港企进军四川服务业
“近年来川港经贸往来最大的变化是,迈向多元化发展。”潘太平告诉记者,2011年,香港在川新投资企业145家,同比增长25.1%,港资在四川外来投资中的比重高达42%,除传统的房地产行业外,这几年香港很多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来四川发展。以餐饮为例,港式茶餐厅、港式甜品店在成都大量涌现。“3年前在成都找一杯正宗的港式奶茶很难,而现在的选择有很多”。
“现代服务业是香港进入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潘太平介绍,在港资企业重点发展的成都市锦江区,集中了120多家不同类型的港企,成都打造的香港现代服务业园区已吸引多家港企入驻。去年成都获批“落实CEPA示范城市”,意味着服务行业的港企进入成都会更便利。去年举办的泛珠论坛上,川港双方也形成共识,将加大力度引进物流、创意产业、金融等行业的香港企业。
港企还有意引领成都“购物风”。在成都大慈寺片区,从九龙仓打造“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C),到太古地产打造顶级购物中心,香港大牌地产公司动作频频,不断加快春熙路商圈东扩进程。“喜欢购物的成都人,做好准备迎接国际化水平的购物中心吧!”
“港资西进,不只带来资金,更带来现代化的管理、先进的营销概念和人才,为四川老百姓带来更多选择。”潘太平对前景很乐观,港企在四川发展很好,也很愿意继续投资。
“非经贸领域交流合作越来越活跃,这在西部五省一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对口援建搭建全新交流平台
潘太平指出,近年来川港交流合作还有一个重要变化——非经贸领域,如文化、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活跃,“这在香港驻成都经贸办所服务的西部五省一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灾后援建,川港搭建了很多新的交流平台。”潘太平说,以医院为例,在香港援建四川的大批项目中占三分之一。几年来,香港医院管理局与四川很多医院和医护人员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将来医院建成启用了,还会有更多交流合作,这是其他省市所没有的优势。他说,最高兴的是通过对口援建为川港交流搭建起许多新平台。
川港在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潘太平介绍,首届“蓉港杯”羽毛球精英交流赛于2011年在成都举办,香港中乐团两次来川演出并在川开展教师培训。川港青年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去年底,一群香港年轻人到乐山马边贫困地区做了好多天义工,这是他们连续第四年来川服务。“在与我分享感触时,谈到当地人的积极乐观,很多香港青年感动得哭了。”潘太平说。
“我会很快回来,以游客的身份去那些想去但还没来得及去的地方”
四川浓浓的人情味让人留恋
临别在即,潘太平用“依依不舍”来形容他的心情。“在这里生活3年,我对四川的感情越来越深,印象最深的是成都的包容性。”他说,“我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大家都不会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产生隔阂。通过他们,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潘太平告诉记者,自己常常跟四川朋友去不同的地方,“他们会带我去古镇、去河边打麻将、喝茶,我的四川麻将是他们教的,不过是初级”。潘太平认为,四川浓浓的人情味值得香港人学习。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潘太平最喜欢的地方,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去。“那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在打造现代旅游景点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潘太平说,“香港人一直说要 ‘活化\’历史建筑,我认为宽窄巷子就是香港可以借鉴的最好例子。”
“我会很快回来,我跟这个地方感情太深,争取过完年以游客的身份回来,去那些想去但还没来得及去的地方。”潘太平说。
新闻推荐
公安回应不存在收礼金情况但到农家乐开会不妥1月14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爆料称,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土主派出所开着警车发请柬,邀请当地企业、厂矿老板参加年终座谈会,去的话需要送红包。1月15日下...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