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记者王爽刘若辰
“实现伟大中国梦,落脚到我们柏杨街道,就是深入到社区群众中践行‘乐善至美、创新力行\’……”5月27日,乐山市中区柏杨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强结合自己在社区的工作,作题为《追逐中国梦,建设美丽柏杨》的演讲。
这样的讲与行,正在全市浓情上演。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写好“乐善至美”乐山篇章,乐山如何“创新力行”?
“基层夜话”聊梦想
5月6日,乐山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学习省委会议精神;5月7日,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5月8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活动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主题教育活动迅速覆盖乐山全域。
乐山市委书记唐坚强调,要围绕“追赶跨越、美丽发展”、“乐善至美、创新力行”、“感恩奋进、同步小康”三大专题教育,形成发展共识、弘扬乐山精神、凝聚发展力量。
乐山家喻户晓的“基层夜话”,成了主题教育活动重要载体之一。5月20日至24日被定为“基层夜话周”。
“希望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让安谷镇与高新区的发展更好对接……”5月21日,“基层夜话”开进乐山高新区一家企业的装配车间,安谷镇党委书记王晓锋提出的意见,立即得到市委书记回应:“中国梦落地到乐山高新区,就是要共筑园区‘千亿\’梦。千亿目标,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量的扩张,还应当是质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引领乐山发展能力的提升。”
“第一书记”讲梦想
灾后重建,是金口河区迎新村“第一书记”郑鸿刚宣传中国梦的切入点;夜间入户“补课”,是马边县大杠村“第一书记”王娟选择的宣讲方式;把黑板报、村广播办得更有趣,是马边县五马村“第一书记”夏祚顺的宣讲途径……
4月底,刚刚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482名机关干部,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后的第一时间,为乐山市“三县一区”15万农村群众带去了中国梦的理论成果。5月17日,全市“第一书记”完成第一轮宣讲926场,入户宣讲9800余次,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
沉在乡村,得说老百姓自己的话。为此,“第一书记”对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民代表、返乡青年进行重点培训,挑选出一批理解、表达能力强的“骨干宣讲员”,并培养起一批能讲“土话”、懂彝语、素质高的村民作为“特殊宣讲员”。目前,这两支队伍已有2873人,他们配合“第一书记”,专门针对文化程度低、不懂汉语的群众进行了宣传,宣讲涉及3万多人。
脚踏实地“种”梦想
一场夜雨带来润泽。5月29日清早,五通桥区杨柳镇青龙村,一株株花木苗种进地里。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村”。洁净的水泥路两旁,遍种鲜花与树苗,别墅式的农房掩映其中。10年前,这还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后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率先组成专业生产联合体,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前的梦想就是致富,现在,我们村已经比较富裕了,但我们又有了新梦想。”村主任蔡久贵说,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花卉,让更多青年就地务工,这就是“新梦想”,“我们种的不是花木,是梦想。”
为实现这个梦想,青龙村计划今年流转45亩土地给“蔡氏花木专业合作社”,种植鸡冠刺桐、紫荆、鱼尾葵、摇钱树、澳洲火焰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花木。
(原载2013年6月4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率队赴五通桥区,深入牛华镇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城南河堤新华段抢险修复工程,实地调研防汛工作,并召开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安排部署全市防汛工作。副市长阿刘...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