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争相与乐山大佛等比例巨型实景浮雕合影
风景展大门本报讯 7月17日,持续半年的“美丽中国江山风情”风景展在北京水立方拉开大幕。近5000平米的展厅中央,乐山大佛等比例巨型实景浮雕吸引眼球,“第五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推介活动成为当日热点。
由传统的观光型人文景区,到“文化彰显、山水相融”精品综合旅游度假区,肇建1300年、今年1210岁的乐山大佛,正在这一跨越进程中上多点发力。
“五大石窟”联手培植文化根脉敦煌石窟、乐山大佛、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并称为中国“五大石窟”。它们集建筑、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之林。
长约400米的临江峭壁上,71米高的乐山大佛巍然挺立,左右两侧还伴有81龛362尊造像。大佛建造于公元713年—803年,历经了4朝皇帝(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3个建造者(海通、章仇兼琼、韦皋),耗时90年方告建成。
“天人协和、圣洁至广”的艺术意境,“肃穆、永恒、伟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乐山大佛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在众多建筑、佛文化专家眼中,乐山大佛表现形式瑰丽雄伟、气势恢宏,结构准确写实、生动逼真,造型丰腴圆润、舒展优美,加之三江汇流、九峰矗立的独特人文地理环境,体现着大佛无与伦比的壮阔之美和唯我独尊的气势,代表了中国佛教造像的艺术顶峰。
大佛肇建1300年之际,6月1日,“五大石窟”代表齐聚乐山,联合发布倡议书,共同应对石窟保护挑战。《倡议书》提出:“要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保护技术研究和推广新思想与新技术;加强人员培训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定期会晤与交流机制,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加强《文物保护法》宣传,传播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公民遗产保护意识;共同守望精神家园,使之永久传承和永续利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植更深厚的文化根脉。”
大佛考古调查把脉保护规划
6月至9月,作为本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的乐山大佛考古调查工作正在大佛景区紧张进行。
“为使乐山大佛保护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和计划性,2012年景区邀请清华大学编制了《乐山大佛文物保护规划》和《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为大佛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景区管委会主任李文飞介绍,为进一步弄清乐山大佛造像的整体布局、造像特征及其它未解之谜,景区认真组织实施考古调查活动,将于9月完成野外考古调查、勘探、测绘,10月进行室内整理研究并举办汇报会。活动将全程拍摄制作专题片,并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播放。
大佛考古调查启动之际,景区还邀请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佛罗里达国家大学东亚系等20多名专家学者,为乐山大佛把脉,建立完善遗产监测体系,提升大佛保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王京川文/图)
新闻推荐
乐山市召开深化平安乐山建设工作会议以“大格局”推动“大平安”建设
本报讯昨(25)日下午,全市深化平安乐山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乐山市上半年政法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深化平安建设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童光明,副市长、市公安...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