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坐于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凌云大佛是乐山的标志。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完工,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随着多年保护研究的展开,人们对大佛看得愈加真切:头顶共有螺髻1021个,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大佛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
然而,大佛主体与两侧是否同时修建,拜佛台究竟修于何时、怎么毁损?许多不解之谜仍待发掘。
今年是乐山大佛开凿1300年。6月初,无人飞机考古调查拉开了乐山大佛建造1300年纪念活动的序幕。在4个月的考古中,先进考古仪器将对大佛及周边4平方公里区域层层“扫描”,希望逐一解开谜团。
乐山早在1994年就举办过“大佛节”,当年客商成交21.8亿元。之后,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乐山大约每两三年就举办一次“大佛节”,只是2002年后就再没举办过了。
今年10月将正式开幕的乐山大佛建造1300年纪念活动暨国际旅游文化节,除了与市民、游客的互动外,重新开启的“大佛节”承载了更多考古解密、遗产保护的责任,旨在完善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体系,提升乐山大佛保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王爽 整理
新闻推荐
四川省刷新自然灾害查灾核灾工作规程本报讯(记者刘星)7月17日上午,成都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外,200顶12平方米单帐篷正在装车,当天中午运抵乐山受灾地区。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主任姜波告诉记者,近段时间...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