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铜河文化”沙湾来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6-06 13:00   https://www.yybnet.net/

大渡河古称“沫水”,流经乐山沙湾段俗称“铜河”。因西汉人邓通在此开矿铸钱(史称邓通币),所以大渡河下游自汉魏以来就称“铜河”。铜河人生产生活中迎新春、鼓士气、求和睦的风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铜河文化”。“铜河文化”以铜河船工号子、铜河山歌、铜河花灯为主要内容,所以又统称为“三铜文化”,是沙湾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铜河号子有二十四种唱法,过去沙湾主要靠船运和马帮驮运与外地沟通,铜河滩险浪大,许多号子就用风趣幽默的唱词来表达愉悦。铜河山歌曾叫“神歌”,意为“精神之歌”、“提神之歌”,相传源于秦朝,内容包涵了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林林总总,情歌为其中一大类。铜河花灯则是唐朝盛世欢度节庆的一种群众文化形式,表演者中有个始终围绕“幺妹子”转圈圈的主角“三花脸”,其有时说唱一个风物主题,有时则完全调皮逗笑。

在沙湾区,了解“铜河文化”的基本是7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表演“铜河文化”的则更少。2006年以来,沙湾区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组织专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建档。在打造沫若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更明确地将挖掘、整理、开发好“铜河文化”纳入其中。

近年来,沙湾通过挖掘整理120多首铜河号子、铜河山歌、铜河花灯,用老曲作新词,歌舞当代新生活,抒发群众新追求。在“放歌沙湾”、“五月欢歌”、“钢城放歌”、“铜河秋韵”等舞台上,广受群众欢迎。

本报记者 王爽 整理

新闻推荐

开放合作 推动产业转型

1月至5月,五通桥区实现进出口2.53亿美元□本报记者王爽6月25日,乐山市海关公布今年前5月统计数据。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1月至5月,五通桥区实现进出口2.53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出口企业、国...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梁恩明的文学逆旅2014-06-13 12:57
猜你喜欢:
评论:(“铜河文化”沙湾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