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川剧源远流长。相传清咸丰年间(1851-1861)就有川剧班社出现在嘉州,同治二年(1863)犍为彭子龙组建“子龙袍班”,再后来,民国时期乐山的“玩友会”发展成为专业剧团,包括著名的天禄班、友声社、同春班、珠联班在内,多达20余个。
较大规模的专业剧团相继成立于1949年后,在犍为、五通桥、马边等地都有规模较大的专业剧团,其中以乐山川剧规模为大,名角多、剧目颇有影响。乐山川剧流派属“嘉阳河派”,代表剧目有 《临江宴》、《扫松》、《连升店》、《太白醉写》、《铁弓缘》等。
曾远赴日本、印尼演出的“嘉阳河派”,如今更加突出“创新”元素。7月,乐山市新近创作的“实验川剧”《青蛙王子》晋京首演,亮相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实验戏曲”单元,受到首都戏剧界的关注。“将西方童话故事《青蛙王子》改编为川剧演出,这是南锣鼓巷戏剧节连续三届持续关注戏曲创新的独特体现。”戏剧节期间,“嘉阳河派”的创新被给予高度评价。
业界人士认为,此番创作是对经典、创新和时代3个关键词的理念性结合,也是传统川剧在传承发展中保留精粹、打破陈规的一次突破。
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阳河派”川剧正在努力适应时代审美发展需求,寻找恰当的美学载体、表现形式,让观众从剧目的演绎和内涵,均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时代感的双重震撼。
本报记者 王爽 整理
新闻推荐
9月18日,在四川乐山市沙湾区葫芦镇马山小学,瑞士依波路表组织发起的“浪漫爱心”公益行动2014温暖开启。此次活动由瑞士依波路表与共青团乐山市沙湾区委及当地教委共同发起,依波路表中国区销售副总...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