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若辰 刘星
“迪士尼来了,不是狼来了。”
9月27日,在全球旅游发展新业态高峰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旅游业专家,结合四川旅游未来走向,围绕“解析全球旅游业态新趋势、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将最前沿的观点与思考带到了论坛。
来一罐可以听的威士忌
2014年,三得利品牌推出的“互动玻璃杯”,让人们饮酒时就可以享受到声音、图片。
论坛上,“用户需求”成为关键词。
亚太旅游协会CEO特别顾问张科德带来了“产品升级”这一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新需求”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去满足,人们的消费早已延伸到“一罐威士忌”之外。张科德对四川旅游谈到自己的看法:“人们需要有故事的产品,以乐山大佛为例,我们要宣传的就不仅是一座佛有多好,而是它的建造历史、建造故事,这些独一无二的故事,才是最吸引人的。”
亚太旅游协会首席运营官马里奥·哈迪说,他们曾对3000名16-20岁的亚洲青年做过调研,很多年轻人并不满足于风光,而是想体验不同文化。因此,应该开发能够体验当地居民生活、烹饪、音乐等的“深度游”产品。
要旅游景区还要旅游社区
传统旅游业转型有哪些空间和途径?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罗伯特·巴苏克强调了“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希望看到的,是旅游业带来社区成员减贫。罗伯特勾勒的愿景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能让孩子上得起学,让当地居民买得起食物。
亚太旅游协会基金会主席彼得·西蒙把“参与”诠释得更为详细:当地社区中的人,也是这个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每个人都有灵感,经过一定的培训,他们都能在旅游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宋城集团主席黄巧灵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好的旅游项目,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让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物尽其用,二是要让当地百姓受益,三是这个项目能够盈利。
这次旅博会上,我们也看到人们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乐山市马边县与天津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签约,由南开大学实地调研并设计方案,制定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的保障机制和受益方式。
做互联网时代的造梦者
“每一个旅人,从登上旅行的飞机那一刻,就踏上了‘寻梦之旅\’。而他们所期待的每一个目的地,都是要我们为他们造的梦。”这个美丽的句子,也出自罗伯特·巴苏克,他提到了另一个关键词——体验。
互联网时代,体验始于网络——在线调查表明,大约40%的人都是通过移动设备定自己的行程。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产品和服务必须在网络上得以体现。“如果一个宾馆里没有无线网络,可能就选择不住在这个酒店了,这已经成为一个宾馆必须要有的基础设施。”
在座嘉宾也不约而同提到了“体验”。“我们的旅游资源不错,但可能客人犹豫的就只是最后一公里。”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副总裁童卫认为,随着自助游、家庭自驾游增加,客人在选择时会考虑到更多交通、饮食的细节。
旅行者的梦,已经从出发前开始。四川如何为他们“造梦”?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介绍了已有的探索——大数据时代已经起步,通过目的地管理服务游客,从“面对面”服务延伸到线上线下服务。通过碰撞与借智,四川旅游业必将进入全新的“造梦时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芸涵)10月23日,乐山投资说明会暨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金额达549.75亿元。其中,7个文旅项目的金额占签约总金额的近一半。从签约项目的情况看,工业项目共17个、协议金额142.5亿元;服...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