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探索建立“三维四步”工作法
“三维发力”——通过对班组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再造,解决班组职工“干什么”的问题;通过搭建员工成长成才平台,解决员工“干得好”的问题;通过“阳光活动”和“心灵驿站”两档品牌关爱行动以及全方位的维权帮扶机制,解决员工“干得好”、“干得舒心”的问题。
“四步操作”——第1步:调研分析,科学梳理成因;第2步: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第3步:上下联动,推进效果落地;第4步:固化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员工是企业之本。在企业变革中,员工的感受与想法究竟如何?公司与基层员工的发展目标能否有机统一?
基于全面调研摸底,今年以来,国网乐山供电公司聚焦员工需求,探索建立独具乐山特色的服务员工“三维四步”工作法,即以“全心全意服务员工群众”为原点,以减轻班组负担、搭建成长平台、完善关爱机制为三个坐标轴,“三管”齐下,全方位搭建员工全面发展空间。
流程再造 班组减负常态化
对班组负担成因的分析依旧基于深入调查。随后,公司从精简优化班组报表、资料、登陆系统入手,突出核心业务主线,让主营业务流程更清晰,班组管理目标更明确。
上下联动,梳理班组核心业务。由公司工会牵头,各专业部门主导,按照新的业务流程,提炼班组核心业务,形成班组核心业务考核要求。目前,公司31类(102个)班组共提炼出235项核心业务。
各司其职,精简班组管理资料。集中清理公司及下属单位制定的56种报表;班组系统全部取消登陆率考核,公司自建系统全部下线;对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资料进行梳理,纸质记录台账减少率达45%。
破立并举,构建减负长效机制。公司对每一步减负的成果,以文件的形式固化,目前已行文下发31类“班组例行报表及登陆系统名录”;编写公司102个班组的《标准化建设管理实操手册》,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方法和目标一目了然。“减负后,报表再也不用多头报送,登陆系统的工作量由原来每月1000多次减少为每月几十次,资料盒也从原来的256个减成83个。”变电检修一班技术员阮颖皓用实际成效印证着减负力度。
创新引领 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012年以来牵头完成的102项成果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中“变压器套管将军帽专用坚固装置”获得省电力公司“十大创新成果”……叶军,是乐山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检修室变电检修一班班长,仅有初中文凭的他靠创新实践成长为国网公司技术专家的故事传为美谈。
这只是乐山供电公司“创造力”的一个缩影。公司紧抓“创新创效”本质,搭建三大平台,注重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引导员工将工作经验转化为创新成果。
搭建管理技术创新平台,激发职工创新活力。通过搭建集创新成果孵化、创新成果展示、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杨惠玲管理创新工作室”,形成技术、管理两条创新主线。
以点带面,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工作室成立以来,公司共获得13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受理5项、软件著作权2项。6项成果获得省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变电站标准化巡检智能系统”成为省公司唯一入选“国网工人技术创新奖”的成果。今年,“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的变电检修室还创建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培养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郭劲松。
搭建培训学习提升平台,夯实职工业务技能。公司启动生产技能人员“夯基础、提技能、促发展”三年轮训和管理人员综合计划业务培训,14806人次参与其中。公司还提供专门经费保障,指导各基层单位通过职工夜校、专题讲座、远程教学、课件开发等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多名省电力公司优秀技能、技术和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搭建劳动竞赛争先平台,培育专业优秀人才。注重钻研技能的风气在广泛开展的各类劳动竞赛中树立起来。据统计,仅2013年就开展竞赛比武28项,4553人次参赛。公司组队参加省公司精益化知识竞赛获第一名,3人分别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网公司优秀技术专家,3人分别荣获国网公司劳模、四川省劳模、乐山市劳模称号,9人被授予省公司“能工巧匠”称号。
以人为本 促员工公司同发展
在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7·20”暴雨灾害后,特困农电工李述明家的房屋成了危房,家庭经济困难的他无力维修房屋。公司在走访调研时了解这一情况,将李述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并调动各方资源解决困难。
全方位的维权帮扶机制有多种渠道:利用职代会提案的办理,职工代表巡视检查,两级挂点联系班组,“4·15”维权活动等。针对农电工提出的工资、保险问题,公司编制的《“4·15”职工服务日一问一答》手册,受到农电员工一致好评。
“以前下班就去打麻将,现在好了,下班约同事打打羽毛球,身体舒服多了。”一位刚从羽毛球场馆出来的职工说。
羽毛球场这样的“驿站”还有很多。公司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建设3个“职工书屋”、3个篮球场、2个健身房,开展“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系列文体活动和“心灵驿站”员工心理减负活动,让员工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一条心灵热线、一个微信团、一系列面对面减压活动……“心灵驿站”实施以来,公司成功实现压力跟踪“持续化”和减压工作“常态化”。管理上的改进,创新上的改变,情感上的关爱,切实缓减了员工职业倦怠感、利益失衡感和岗位疲劳感等消极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阴影,促进员工和公司同发展。
□彭晔 何明眉图片由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提供
新闻推荐
买到新房本是喜事,但交房时才发现,整整少了一个房间。近日,网友向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和四川日报网“问政四川”栏目反映:乐山市市中区鹤翔路33号万和华庭商品房楼盘2栋2单元的2号户型全部29...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