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雨晴 本报记者 常雄飞
“你们贵州的漆器和我们四川的漆器到底哪点不同哦?”9月15日,乐山市民杜伟来到本届非遗节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主题展”上,向贵州的传承人讨教了一番。
本届非遗节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主题展”汇集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贵州以及云南的非遗精品,展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
“藏羌彝”抢镜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主题展”上,特色产品多多:云南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已有上千年历史,陶器通体漆黑,光洁细腻;甘肃甘南藏族唐卡,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项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打造对藏羌彝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手工艺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次非遗节,特别请来位于这条文化走廊上各省区的文化企业及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展演的形式,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陕西宁强羌绣传承人王小琴告诉记者,等忙完展台的事,一定要逛完整个“藏羌彝”参展项目。
以奖代补项目落地加快
来自西昌的贾巴子则是彝族服饰的省级传承人,也是非遗节的老熟人,每年她都会来展示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今年她更忙,在展示的空隙,不停地拨打电话。“我们筹备的彝族服饰展馆已在西昌开门迎客,我正在和儿子沟通这个大事情。”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启动之后,贾巴子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7月底在西昌火把广场附近的展馆建成。“根本没想到项目这么快就落地了,去年才开始筹备呢。我们前期投资180万元启动了项目,后期政府部门会以奖代补对我们进行补贴。”
传承人受邀到国外当老师
一手拿碗,一手执笔,戴着老花镜的吉伍巫且认真地勾画着小碗上的腰线,周围围着很多好奇的小朋友,彝族漆器黄黄红红的颜料和图案造型吸引着他们。“我才去美国教了三周课,当了一盘老师。”吉伍巫且给记者讲起了自己刚刚经历的老师生活。
今年8月,受文化部邀请,吉伍巫且前往美国和当地小朋友交流,他根据孩子年龄不同教不同的东西,主要是彝族漆器绘画的基础知识。吉伍巫且觉得,如果没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的支持,自己就不可能到美国去当老师,走廊项目除了对生产的扶持,对外文化推广也有了很大提升,更多人也因此了解了非遗。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每6分钟诞生一家新网店本报讯(记者梁现瑞曾小清)日前,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前三季度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2029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达1298亿元,两项数据均基本...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