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奖美术作品展凸显地域特色和人文关切
□本报记者 余如波
由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化建设成就展暨文华奖美术作品展自11月21日在四川美术馆开幕后,每天观者众多,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至11月27日。本次文华奖美术作品展分为国画类、书法篆刻类、油画综合类三大类别,汇聚了四川省艺术家3年来创作的近300件优秀美术作品,其中包括58件获奖作品。此外,展览还特设“特邀作品”展区,展出本次展览评委及省内名家的38件力作。
“蜀味”浓郁,凸显地域文化魅力
几位彝族姑娘身着节日盛装,或手撑黄伞、或牵着乖顺的羊羔,在树边的草地上静立……走进展厅,获得本次展览一等奖的中国画《盛装》,以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色彩、独特的人物造型吸引了众多观者。作者邓枫告诉记者,自己曾十多次深入彝族村寨,与彝族朋友同吃同住。“体会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见证了彝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不少参展作品带有鲜明的四川印记,体现出四川省自然、人文风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给予艺术家的滋养。蒋凯的《净土》、刘贤福的《古寨晨晖》、顾洪斌的《转动的经轮》等,延续了四川省艺术家扎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良传统;陈娥的《天人合一·都江堰》、谢晓笛的《盐魂》、江玲的《静谧的岁月》等,则是四川人文积淀的忠实见证;李倩的《滨江中路》、林云峰的《工地小憩》、谷晓艳的《通知书》等,从侧面和细节记录了社会民生的巨变。
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戴卫表示,本次展览获奖和入围作品,在蔚然兴起的艺术国际化潮流中,凸显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张江舟则认为,参展作品“对生活细心观察、深入体验,对当代人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予以关切和表达”,因而其精神品质同样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质。
才俊涌现,“业余”画家作品亮眼
“除了李焕民、阿鸽、梁时民这些特邀作者,感觉很多参展艺术家都是新面孔,没想到四川美术后备力量这么强。”展览现场,美术教师汪辉说。
书法篆刻类获奖及入围作品,尤其能体现新人涌现的可喜趋势。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告诉记者,书法篆刻类参展作者除部分来自文化系统,大都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大展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多样全面、风格迥异,而且年纪大都在50岁以内,说明四川书法界后起之秀不断。”
获奖艺术家中,还出现了一些“业余”作者的身影,体现出本次展览全面、包容的评选特点。一等奖油画作品《凝听》作者辜志勇,目前在厦门从事自由职业;二等奖油画作品《高台余晖》作者刘栋,则是乐山市青少年宫美术教师。“《凝听》表现了流动的韵律和超然的诗意,《高台余晖》充满哲理的思考与理想的憧憬。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与形式技巧,还在于它所包含的精神容量。”本次展览评委、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表示。
年纪轻、身份“业余”,并不意味着艺术水准打折。不少参展作品近年来屡屡亮相省内、国内重磅展览,包括2014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相较上一届,总体水平有所提高,能明显感觉到四川中青年画家能够静下心来,潜心作画。”戴卫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若辰陈君)12月23日,乐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揭晓暨颁奖典礼举行,6个类别12位道德模范获得表彰。活动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经过提名推荐、审核公示、媒体展示、公众投票、评选审定等程序,12人获...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