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儿粑。
1月6日,阿里·华西四川年货节读者推介进入第三天。年货推介热线028-96111再次被打爆。乐山叶儿粑、青川县血粑、仁寿芝麻糕……一大波好吃的年货进入四川特色年货评选名单。这些年货同时也承载着每个推介者的感人故事……
90后女孩
想给男友做家乡叶儿粑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冯瑜(化名)来到成都工作。在得知了阿里·华西年货节后,她向记者推荐了家乡的美食——乐山叶儿粑。
这个普通的食物寄托着冯瑜对上一辈亲人的思念。冯瑜回忆,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做叶儿粑。“冬天的早上,在锅里蒸上十几个叶儿耙,一家人围着吃,热腾腾的。”如今,身处外地的她再也吃不到好吃的叶儿粑了,因为家乡的味道不见了。
冯瑜说,传统的乐山叶儿粑制作对工艺和选料都非常讲究,要达到三不沾,“不沾口、不沾粑叶、不沾牙”。粑皮选取糯米和大米,按照合理的比例搭配,一般情况是糯米占大部分。叶儿粑主要有甜皮咸粑馅、白皮咸粑馅、芝麻粑馅、豆沙粑馅等口味。叶儿粑还有泡粑和冻粑之分,泡粑是用大米浆发酵后加入小苏打、碱水、白糖,裹粑叶蒸熟而成。冻粑则是在泡粑的基础上多加了猪油和芝麻。
叶儿粑还承载着冯瑜对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遗憾的是,我在家的时候,父母都会做给我吃,因为工艺比较复杂,我也没学。”如今已经有男友的冯瑜打算趁着回家过年把这门手艺学会。这样,即使在成都也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其实我的男朋友也在乐山工作,这次回去,也希望能够亲手做出家乡的味道给他尝尝。”
普通血粑
成了他最思念的味道
越是普通的食物,越是容易让人把它和家乡联系在一起。在青川县工作的王胜就推荐了一种普通的食物——血粑。
王胜的家乡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的一处河岛上,交通不便。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吃肉就成了奢侈。每年过年的时候,家里杀了猪,通常都是卖一半,“剩余的一半就是全家人一年吃的肉。”王胜说。
肉不够,血粑便成为了替代品。王胜说,持家的妈妈总是在每年腊月杀猪的时候,用大瓷盆接住杀猪时流出的热血。一盆热猪血,一碗白米浆,放在蒸笼里,十多分钟便能蒸出一笼血粑。
血粑对王胜而言,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是过年时浓浓的年味。“过年的时候,血粑就被当成肉菜,全家人都喜欢吃。”王胜感慨,“这是小时候的最爱,也是现在在外工作的我最思念的味道。”
物宝天华的四川,诞生了各色年货。人杰地灵的蜀地,上演着无数感人的故事。为期一周的四川特色年货推介活动仍将继续,欢迎大家继续推荐,为家乡的年货代言。同时,华西都市报面向社会征集“我与家乡年货”的故事线索。期待你来讲述你和家乡年货的故事。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 杨尚智记者崔江
新闻推荐
汪美林(乐山)那天下午的阳光,依然刺眼地晃在车窗外那块空地上。假期临近终点,回过头来看,一家人都在被日子一天天过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大半夜的还在走马灯式地处理襁褓中小妹妹的琐事...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