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曾文
春季郊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熙,空气清新。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择一处悠闲散步的好去处,感受春的勃勃生机。
早就听闻车子镇上有个洛都寺,是附近居民祈福的地方。那日,阳光正好,沿着镇上一座小山盘旋而上,沿途植被葱葱郁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向地面,树荫在春风中摇曳,为这份宁静平添几分活力。慢行一会儿后,眼前突然明朗,一抬头,“洛都寺”三个大字出现在对面的牌匾上,目的地到了。
“观今宜鉴古,有古方有今。洛都寺,原位于和尚山岭腹部,闻名遐迩。据碑记载,溯源于唐代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动工,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竣工,其间建庙、塑佛、开山劈路等约五年之久,距今约1190余年,历史悠久……”据说,彼时的寺院,二重殿上木结构,规模大于往昔。后殿一楼一底,楼面全木板铺成,楼正中檐前悬“华严阁”横匾,每字约七八十公分,隶书体。空楼一座,间隔大小宿舍,底层一室为寺庙僧人住宿。前后殿相距五六米,露天正中有宽阔走廊,廊两边各有一较大花台,左植桂花树,树脚植矮小花卉;右植紫荆树,树底花草杂间。穿越走廊,进入前殿背面,中塑达摩像,左右侧钟鼓对立。每日朝夕,晨钟暮鼓响彻四方。
此时,虽没有听闻钟声响,走进去后,却马上被这里盛开的花朵、新绿的树叶所打动。再躁动的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吧。穿梭在大殿小殿之间,一殿一宇,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无不深深刻上了历史的年轮,给人一种褪去城市喧嚣后的宁静之感。走到殿旁小阁楼的阳台上,放眼望去,高新区景色尽收眼底。都说高处不胜寒,可此时阳光正好,站在高处沐浴阳光,内心无比温暖。
洛都寺与车子镇的由来息息相关。据说,古代的船载能力有限,大量的群众及农特产品要过河进城交易,就得排队等候,人越多,等的时间就越长。那些排在后面,手头有些闲碎银两,又懒得排队的人就把载货的独轮车摆在路边上,雇个人排队,便到洛都寺山上喝茶去了。于是,洛都寺山下到处都摆着这样的车,车子山、车子场、车子镇因此而得名。洛都寺也曾叫至乐山。相传有个外地人经车子场去乐山,在现在的洛都寺山上问喝茶的本地人去乐山怎么走,本地人站起来用手一指说,从这里经杜家场码头过河即可至乐山,至乐山因此得名(坊间传说,“乐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想不到,一座看起来寻常的寺庙竟然与乐山历史有了极大关联,真是有趣。山下,离寺不远,是百年古堰泊滩堰。清清的小河缓缓流淌,向着三江交汇的大佛脚下逶迤而去。此时,天还早,日正好,耳边突然传来经声,宁静致远,好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洛都寺,泊滩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宁静之美,期待更多市民的发现、欣赏、品味与传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黎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全省范围内将实施教师资格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有关“教师资格证考试认定”的话题备受网友关注。昨(9)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做客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会客厅,...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