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年)资料图片
沙湾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年)资料图片
沙湾区“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资料图片沙湾区“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资料图片
“十二五”期间,沙湾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改善,乐山“工业强镇”再创辉煌。2015年,沙湾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居山区类区县第3名,连续9年获四川省“类区先进县”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济新常态呈现“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特征。以“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的沙湾,如何谋划“十三五”的宏伟蓝图?记者日前采访了沙湾区发改局局长张贵友。
抓住机遇谋突破
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一样,沙湾面临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重大机遇。
但是,沙湾列入《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总体规划》,将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地理位置看,沙湾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尤其作为乐山“双百”大城市重要组成,在乐山打造四川交通次枢纽战略中,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在乐山建设内陆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中,大渡河水上旅游开发将进一步加快,并填补乐山水上旅游空白,文旅经济将在全市乃至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定位”显特色
“十三五”时期,沙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是:沫若故里·生态家园、四川经济强区、中国西部不锈钢城。“三大定位”,既是发展理念,也是发展目标,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张贵友介绍,“沫若故里·生态家园”的定位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未来五年沙湾区将加快推进沫若文化城、绿岛水城、特色城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彰显沫若文化、铜河文化、群众文化,突出山水、人文、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优美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乐山美丽后花园”,建成幸福美丽新沙湾。
“四川经济强区”体现沙湾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十三五”期间要抢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机遇,着力培育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健康医疗、信息消费、养生养老等新型产业,努力实现沙湾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保持山区类区县第一集团优势,力争综合实力排位进入全省20强,先于全市和全省山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西部不锈钢城”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依托大企业、做强大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大市场、形成新优势”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千亿产业园区,实现不锈钢产业集约、集聚、关联、成链、合作发展,建成“西部极具影响力的不锈钢生产加工制造中心”、“西部重要的不锈钢贸易中心”、“西部不锈钢研发检测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沙湾区到2020年,要实现“一个先于,两个翻番、三个突破、四个建成、五个提升”。先于全市和全省山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建成中国西部不锈钢生产加工贸易基地、成都平原经济区钒钛钢生产基地、乐山机械制造基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全面提升。
从注重“量”到提升“质”的转变
在《规划纲要》中,不难看出沙湾区在转型升级上“谋兵布阵”,从注重“量”到提升“质”的转变。沙湾的主导产业不锈钢、钢铁是产能过剩产业。但是,在“分类去产能”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去产能,高端的不锈钢、钒钛钢同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沙湾将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再粗放的扩大产能,而是在不锈钢、钒钛钢的精加工、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规划纲要》中更加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在提法中不再提德胜、西南不锈钢要达到多少产能,而是提到不锈钢产业、钒钛钢产业。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在制定宏观的规划中更加注重产业的布局、更加注重政府的服务,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积极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五大新兴先导性服务业。”这是沙湾区在“十三五”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建设“沫若故里·生态家园”的核心主导。《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0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0%。
更加注重创新,也是《规划纲要》的鲜明特色。对于沙湾区而言,在“十三五”将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和利用,更加注重管理上的创新,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沙湾必须在2017年实现绝对脱贫,2018年实现全面小康。沙湾区将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教育、卫生、交通、医疗等民生工程,推动全面小康进程。(本报记者陈兴鑫)
建设“沫若故里·生态家园”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打造“三大重点”景区、“六大配套”项目、“五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培育“三名”环线,推进全域旅游。树立“慢品恬美沙湾,感悟沫若情怀”的旅游形象,积极融入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大峨眉”环线旅游区建设,打造“乐山拜佛、峨眉游山、沙湾玩水”旅游“金三角”,旅游综合实力和效益大幅提升。到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400万人次、年均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20%。
构建“一核一轴、辐射两翼”旅游空间布局
“一核”:人文都市旅游核。
“一轴”:大渡河旅游发展轴。
“两翼”:西部山地生态翼和东部田园休闲翼。
做好水上沙湾文章
沙湾绿岛·沫水乐都:依托大渡河河心九大岛群,按照“生态、创意、现代”理念,打造现代休闲水城。
大渡河运动度假基地:依托铜街子库区特色农业和良好的滨水空间,发展滨湖度假和乡村休闲旅游,开拓特色旅游体验市场。
铜河风情小镇:依托福禄镇现有街区,打造集休闲观光、拉纤表演、文化体验、水上游乐等活动为一体的铜河民俗文化体验小镇。
大渡河库区水利风景区:依托高峡平湖风光、水电建设基地、滨河特色村落等特色资源,积极推进省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申报工作。
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
按照“一区两园”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乐山(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在嘉农镇重点建设不锈钢千亿产业园及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产业;在沙湾镇重点建设钒钛深加工循环产业园及配套产业。在大渡河流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河东低山区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以西南不锈钢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性能不锈钢制品加工,新型建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金属综合交易市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入驻不锈钢及配套企业200户以上。
钒钛深加工循环产业园:以德胜钒钛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钒钛钢铁循环经济产业,推广高强度建筑钢筋,推动高档次钒钛钢铁产品的开发及环境治理开发,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
加快园区建设: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户,工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建成中国西部不锈钢城。
建设四川经济强区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抢抓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省上启动实施“工业升级三年行动”机遇,突出不锈钢、钒钛钢、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冶金产业:到2020年,形成50万吨冷轧卷材、50万吨制品生产能力,力争不锈钢制品企业和不锈钢市场产值达到300亿元;力争钒钛产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建材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矿产品加工产业。
机械制造业:到2020年,形成高端装备制造10万吨/年生产能力。能源产业:到2020年,形成水电装机总容量285万千瓦,淘汰落后火电装机30万千瓦。
农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5亿元。
培育引进新兴产业
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中药作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助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幅提升工业竞争能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实施《乐山城区南陵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2015-2022年)》,搬迁改造面积7.7平方公里。到2022年,基本完成产业优化升级和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任务,建成冶金建材、清洁能源、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区、乐山制造业功能区。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构建“两铁、一高速、两纵轴、三连接、四射线、五大桥”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乐山半小时、乡镇一小时”交通圈。
高速公路:建设乐西高速公路、乐汉高速连接线。
干线公路:建设井沙联网畅通工程乐沙大道、乐沙城际生态大道、沙湾大渡河一桥至谭坝公路、沫江煤矿道路基础设施改造老码头至费槽段、峨轸公路沙湾段、沙湾至范店公路改建。
桥梁建设:建设沙湾大渡河三桥、沙湾葫芦大渡河大桥、沙湾福禄大渡河大桥。全面建成嘉农镇王场大桥、官坝大桥、罗坝大桥、王场南广庙渡改桥。
打造幸福美丽新村
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0%的村基本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脱贫
到2017年,30个市列贫困村全部“摘帽”,1509户4006名农村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2016年4月21日星期四农历丙申年三月十五今日8版总第9487期乐山城区天气预报:白天到晚上阴间多云转阵雨风向:偏北风1-2级气温:16℃-23℃2016年4月21日星期四农历丙申年三月十五今日8版总第9487期...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