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遗症,需要多方“开药”。(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戴余乐
6月8日,当英语考试收卷铃声响起,一年一度的高考也终于落下帷幕。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殊不知,高考的“影响力”远不止如此。
“快拿成绩了,考得好不好,到底能不能上好大学”、“考完后的数天里,要不失眠,要不就是做梦都在考试”、“完全不能空闲,一停下来便会想到高考,心情便会十分焦虑和不安”……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考虽已结束,但不少考生仍未从中走出来。特别是随着成绩查询时间将近,诸多考生便再次纠结和紧张起来。
对此,专家表示,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录取的这个暑假,是考生心理问题较多且容易集中的时期。此时,学生很容易患上“高考后遗症”,从而诱发心理危机。究竟什么是“高考后遗症”,其主要有哪些表现?考生又该如何面对等待发榜、填写志愿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低落、茫然、烦躁等心理问题呢?
考生:过分焦虑或放松,“反常”情况很普遍
据了解,“高考后遗症”是考生高考后由于受高考压力或其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常或不良反应。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不少考生因压力大而产生一些焦虑、兴奋过度等心理问题。
表现一:忧虑,考前考后大变样
小周,是“高四”学生,去年因高考失意而复读了一年。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少年。但自从高考结束后,小周就越来越沉默寡言。
“其实,高考之前,他便有点反常。但我们以为他是比较紧张,也就没有在意。但现在,高考都结束了,他还是很忧虑,也不和我们交流。有时候,家中亲戚问及他考试情况,他还会发火、烦躁。现在,我们都不敢在他面前提‘高考\’、‘成绩\’,就怕刺激到他。”小周母亲韩女士告诉记者。
表现二:通宵玩闹,兴奋过度
与小周的焦虑不同,有部分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便立即投入到“疯狂”玩乐中。
“好不容易才考完,压抑了这么久,必须把之前失去的玩耍时间都补回来。” 采访中,不少考生如是说。对于他们而言,高考后的暑假就是一次彻底的放松机会,趁着有时间赶紧玩。当然,也有一些考生表示,高考后,压力非常大,就害怕考不好,因此,只能靠这种没日没夜玩耍的方式,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去担忧。
根据记者走访,出现上述“反常”现象的考生还不少。特别是在一些高考失意、不理想的考生身上,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专家:积极调整心态,理智对待高考
“高考是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一个高发期。这是因为,刚经历高考后,学生还未从紧张的情绪中彻底走出来,就又要经历估分、查分、报志愿和等待录取结果等重要环节,这将对考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家长、老师、学校望子成龙心情急迫,也会给孩子心理和精神造成影响,从而出现心理问题。”乐山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会长白树虎表示,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度放松和消极悲观。临床上,过度的放松可能引发身心紊乱,损害身心健康;而意志消沉、自卑压抑忧虑心理,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且,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圆满解决,还会对考生将来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怎样解决“高考后遗症”呢?
对此,白树虎表示,“高考后遗症”的产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多与其聊天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真实需求,适度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保持轻松、镇定,不要慌乱或对未来感觉焦虑等。在生活中,多关注考生的日常起居,合理安排膳食,鼓励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如爬山、跑步、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们结伴外出散心。
而考生自己,也应学会自我调节。通过找同龄朋友、同学聊天、看电影、运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但在放松的过程中,需注意适度,通过喝酒、上网打游戏等方式宣泄压力是最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高考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也并不能决定命运。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才是青少年应该努力做到的。”白树虎认为。
新闻推荐
6月15日,乐山万达广场迎来了开业倒计时100天的重要节点。当天上午10时,全城瞩目的乐山万达广场大商业开业倒计时100天誓师大会在乐山万达广场景观广场隆重举行。保证9月23日满铺开业乐...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