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童
6月11日,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分别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传统工艺专家巡回讲习、中泰手工艺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月等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80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也在全国各地闪亮登场。
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和发展并重。自我国“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依托这个特殊的节点和平台,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驶入了快车道,一些毁坏严重亟待保护的珍贵文物,以及隐匿于民间即将消失的非遗,在诸多保护措施的推动下,被重新摆放进博物馆,走上了绚丽的现代舞台,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拾捡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和发展,只有运用丰富的宣传手段、创新性发展,才能加深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从而推动遗产保护深入千家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11个“文化遗产日”将“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作为其中一个主题,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措施。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选取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强调了非遗保护融入当代生活的基本导向,扩大了高校和专家的深度参与,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受众范围更加面向普通大众。
文化遗产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走进展览馆,或者舞上文化大舞台,仅仅只是展示,对其长远的生命力展现和延续只能起到点滴之力。“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项课题其实最近10年来已经潜移默化地在各地积极开展。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就创新开发了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甚至《雍正十二美人图》已经开发成文创套装,有美人伞、书签等。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 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去年年底,故宫文创产品达到8700多种,营业额超过10亿元。
由文化遗产保护走上的这条生财之道,文创的价值不言而喻。这一两年来,乐山的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也波澜起伏,其中,尤以“文化遗产+”这一形式最受人关注。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被印上了服饰、日常用品,乐山的文物古迹也屡屡被“搬”到我们的手包、茶杯上,让人从内心升起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让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冰冷的文物才能被唤醒,最终在我们的传递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祝贺)6月16日,在乐山市社会福利院,来自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护理系的教师马倩为老人们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心理讲座。在心理大讲堂现场,马倩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视频...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