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文化唱主角。■ 本报记者 曾文 文/图
端午节作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小长假里,除了吃粽子,大家怎么过节呢?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回家过节 团圆味十足
“当然是回家,很久没有看望爷爷奶奶了。”对于在重庆荣昌区上班的李珊来说,端午节最兴奋的事情,就是能回老家乐山,与家里的老人团聚。李珊的父母都在重庆上班,而爷爷奶奶则留在乐山。“父母太忙,没办法回老家过节,我回去陪陪他们,他们会开心很多。”
6月8日下班后,李珊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搭着同事的顺风车回到乐山。
一到家,厨房里的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咸鸭蛋、粽子、红烧肉、清蒸鱼……两位老人早已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伴着暖心的话语,温馨的小团圆在饭桌上就此展开。“平时电话里总说‘忙就别回来,太远了,坐车很累\’,可他们心里总惦记着我回家的。”李珊觉得,传统节日里自然不能缺少的是一家人的“团圆饭”,自己在团圆中更能体味家的温情。
传统佳节 文化唱主角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当端午小长假碰上“中国文化遗产日”,乐山市民也趁机学习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非遗”图片展、现场体验年画制作、现场解说非遗项目……8日晚,市文化馆在中心城区乐山广场开展“非遗”宣传日活动,让端午小长假变得更加充实有趣。
在现场,乐山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夹江年画,通过现场制作和体验的方式吸引市民,不少家长带着小孩体验。“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一幅作品,还能在劳动中学习传统文化。”肖先生6岁的女儿独立完成了一幅年画的制作,作为父亲,他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活动。
“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宣传‘非遗\’项目,除了营造节日气氛,也希望更多人知晓乐山民俗,传承传统文化。”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告诉记者。
“记忆端午” 还得看天气
昨(9)日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乐山雨水不断,虽然气温下降了不少,但对于一些想出门游玩的市民来说,这并不是理想的天气。部分市民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像西昌这样适合短途自驾的旅游目的地。记者查询中国天气网,发现西昌这几天也会出现短暂降雨,不过晴天依旧是“主角”。
9日至11日,为营造端午节氛围,让市民、游客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乐山大佛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嘉定坊举行“记忆端午”主题活动。由于下雨,9日的大部分活动不得不取消。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依然热情高涨,一大早就撑着伞在创意集市上逛展,与民间艺人互动。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天气有所好转,10日的“粽”意大咖SHOW、“挂菖蒲,忆端午”、“一代粽师”包粽子体验、“记忆端午”全民互动、“粽飘香,舞端阳”——汉文化演绎等内容将按原计划开展。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余年来的传统习惯,在乐山学者魏奕雄看来,这个节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象征意义。“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了精诚团结、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纪念屈原是要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古时候,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因为天气燥热,人易生病,所以才有挂陈艾、菖蒲,佩香囊等习俗,这是在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魏奕雄说,“端午节的很多风俗习惯与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在纪念传统的同时,世人也要不断创新,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文)6月6日,纪念乐山龙舟会举办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市中区文化馆举行。30多名历届龙舟会组织者、参与者及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照片、视频、座谈等形式,回顾龙舟会的丰硕成果及产生...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