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野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乐山日报社与有关单位携手在中心城区嘉州长卷·天街规划打造近百亩海棠林,以图再现“海棠香国”胜景,为市民和游客再添观光休闲新去处。对于这样的举措,笔者不禁拍手叫好,更希望相关单位和部门继续多方面发力,把乐山“海棠香国”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众所周知,海棠花是乐山市的市花,“海棠香国”的名号更是历史久远。早在唐代,乐山就以盛产色香俱佳的海棠,而被世人称为“海棠香国”。唐代嘉州刺史薛能的诗篇:“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更是让当时的乐山美名远扬。自此,“汉嘉古治”、“海棠香国”,成为了古嘉州、乐山的代名词,为这座人文底蕴厚重的城市提供着最好的注脚。
为了让人们记住海棠、记住市花,除了种植海棠之外,乐山市街道还命名有“海棠路”、城市广场有“海棠广场”,以及曾经的海棠山、海棠湾,等等。尤其在1980年《乐山报》创刊时,其文艺副刊就以“海棠”命名,并沿用至今。在《乐山报》文艺副刊创刊不久,还专门发起关于嘉州海棠的大讨论,其中就嘉州海棠是贴梗海棠还是垂丝海棠、亦或绿叶球根状海棠,展开学术争鸣,引起全民关注,成为一段佳话。
有历史、有传承,可以说,在“海棠香国”这块旅游金字招牌的挖掘与打造上,乐山市可谓得天独厚,当仁不让。曾几何时,在各地都在多方挖掘本地独特旅游资源,以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时,我们却是守着这块金字招牌而无动于衷,既没有在全市城区及主要景点广泛集中种植海棠,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又没有在“海棠香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深下功夫,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品牌包装、市场推广了。仅仅有的,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而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甚为可惜。要知道,很多旅游资源先天不足的地方,人家可是铆足了劲,想方设法、“无中生有”,把旅游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风风火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的地方。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众多市民的期待下,重新擦亮“海棠香国”这块金子招牌、重现“海棠香国”胜景的努力,正被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和践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蔡威核心提示:国家禁毒委员会从6月27日开始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