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行雅致美超市”选购心仪物品■本报记者 郑旭 文/图
“数学课上主动思考存入1分、自己洗衣服存入2分、不挑食存入1分……”在乐山市外国语小学,学生人手一本这样的“行雅致美”银行存折。2015年9月,该小学创新德育管理,借鉴“银行储蓄”模式,成立了“行雅致美”德育银行,在学生中开展“积小善,立大德”储蓄活动,将空洞乏味的德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
突破旧模式
找寻新办法
“‘德育银行\’下设三级机构:学校总行——各年级支行——各班储蓄所,学生人手一本‘存折\’,教师、家长、同学、后勤人员甚至见证学生表现的社会人士,都可以成为德育银行的‘柜员\’,对学生的表现在‘存折\’上进行加(存)、减(取)分‘评价\’。”市外国语小学政教处主任廖冬梅告诉记者,好人好事、竞赛获奖、公益活动都可以加分,仪表不整、考试作弊、破坏公共财物等就得减分,把庞杂的德育评价内容,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怎样将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见,将空的东西变为实在的东西,这是德育银行成功的关键。”该校副校长辜琼说,学校为了让德育银行“实起来”,制定了详细加分、减分细则以及奖励方案,将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学校奖励与家庭奖励相结合,学生的评优评先、教师的绩效考核都与储蓄活动开展情况“挂钩”,“小小存折成为评价激励的重要依据,使德育变得可观可感可行。”
“积小善,立大德”。储蓄活动开展以来,辐射到了学校的所有领域:校长科学规划储蓄活动蓝图,政教处通过培训和活动推动活动开展,年级组长、班主任认真开展存折评价细则研究,科任教师通过存折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同时,家长通过翻阅孩子的“存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孩子近期的表现,家长也可以根据家庭评价细则,对孩子在家、在社会的言行,在“存折”上进行量化记载。真正形成了德育管理全覆盖。
家校共育
孩子争当道德“小富翁”
有家长支持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为了促进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班级QQ群、展板、班队会等途径,向家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成长,并且主动思考垂范,成为了学校教育有力的“同盟军”。
“储额大户”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散学典礼,和孩子一起走“星光大道”,享受“孩子优秀,家庭荣耀”的荣光。
家长刘佳由衷地赞叹:“这本存折搭建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分数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是孩子成长的记忆,也是老师辛勤付出的见证,值得永远保存。”
2016年3月,“行雅致美超市”开业。存折上积累的分数可以兑换相应的“行雅币”和“心愿卡”。孩子们可以用“行雅币”、“心愿卡”到“超市”购买相应的商品。
在外国语小学,孩子们都有个相同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存折\’只进不出。”为了使自己账户上的“存款”越来越多,很多同学主动做好事、讲文明,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园风貌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校园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互助、礼让、友好,成为同学们的相处之道;孩子们也越发阳光、乐观。
“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个别学生不是为了改变和进步而做事,而是为了‘加分\’而做事。”辜琼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引导,对标准严格把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期待,小小存折,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瑶)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6月30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冒雨来到联系点市中区棉竹镇,看望慰问部分生活困难的老党员,给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节日的祝福。家住袁...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