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珲
近日,本报一则标题为《市民“钻”进防空洞纳凉》的新闻让乐山人感到既凉爽又惬意。原来,位于中心城区海棠广场的人防地下工程从7月26日起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市民从上午9点到晚上7点,都可以在此避暑纳凉。让市民叫好的不只于此,据说防空洞里不仅整洁明亮,而且配套设施齐全。吊扇、液晶电视、公厕、免费热水供应处等“人性化”的设置应有尽有,为市民纳凉提供了不少方便。
酷暑季节,人人都在想方设法给自己降温,所以,清凉游火爆起来了,水上运动也是一波一波的人赶上前去凑热闹。大街上的人少了,安装有空调的商店、超市、书店生意却出奇地好起来。然而,对于一些商家而言,这样火爆的生意他们却是叫苦不迭。近年来,各地屡屡曝出不文明纳凉的新闻,比如在宜家卖场的床上呼呼大睡,在商场光着膀子、脱掉鞋子,或躺或坐,大声喧哗。除了在商场“蹭凉”,一些市民干脆躲到公园的躺椅上“安营扎寨”,而在一些街道的林荫道上,几个人围成一桌打牌下棋的场景也屡见不鲜。
虽然年年入夏,年年都在声讨不文明纳凉者,然而收效甚微,进入人们视野的,总有那么几个破坏规矩不走寻常路的。为什么在商家即便下了“逐客令”,社会上对不文明现象呈现零容忍的当下,部分纳凉者依然如故呢?其实,除了“蹭凉”中发生的席地而坐、大声喧哗,甚至呼呼大睡等不文明行为让人生厌外,“蹭凉”者本身的愿望是美好的,大热的天,谁不想奔着凉快的地方去啊?所以,当文前“开放防空洞供市民纳凉”这样的新闻一出,无不让人拍手称快。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纳凉避暑的地方,更为社会解决了如何文明纳凉的难题,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开放防空洞,开放的其实不仅仅是纳凉地的问题。推而广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有很多的公共场所或者暂时闲置的场地,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为人们提供方便。比如体育馆,是否可以在室内场所将吊扇、饮水机等防暑降温的设施和物品配备齐全,既满足市民室内运动的需求,又能让大家感受纳凉的惬意;在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开放更多的阅览室,延长开馆时间,并在服务上多下功夫,让市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夏日的清凉。难能可贵的是,在山东济南,经过媒体的呼吁,该市去年设立了2600家环卫工纳凉点,为环卫工休息、避暑提供了条件。这2600家环卫工纳凉点,有的是公交公司,有的是商场,有的是通讯企业,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尽微薄之力,向环卫工人提供纳凉、饮用水、防暑药品等服务。
让“纳凉”成为夏日一道文明的风景。在我们呼吁文明纳凉的同时,更需要以切实的行动,为高温下工作的人群,亟需关爱的人士,打开一道方便之门,让习习凉风解除酷暑下的燠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蔡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统计,乐山市市中区未成年人的涉罪率(即未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占全部犯罪嫌疑人的比例)虽然整体有所下降,但未成年人犯罪却...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