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水稻现场■ 本报记者 郑旭 文/图
“丰收啦!每亩地多收200多公斤谷子。”市中区茅桥镇李家村村民李仲德喜上眉梢。
8月12日,在李仲德家的稻田里,收割、称量、测算……乐山市金松粮业专业合作社丰收测产会在这里举行。合作社成员在稻田里测量出20平方米的面积,现场进行收割、脱粒、装袋、称重。
李仲德忙前忙后,亲自看秤称重。“20平方米,打了33公斤谷子。”李仲德大声地报出称量结果。现场大家伙儿一合计,扣除30%的水份和秕谷,按70%来折合,一亩地产了750多公斤。“优质水稻就是不错,传统水稻一亩地产500多公斤,现在每亩地多产了200多公斤呢。”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丰收的喜悦、爽朗的笑声与金黄的稻浪一起随风翻滚。
李仲德家有8亩地,往年栽种传统水稻,8亩地共产出4000多公斤稻谷。今年,李仲德加入了金松粮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合作社推广的优质水稻“C两优华占”,预计今年将收获6000多公斤稻谷,比往年多收获约2000公斤。“以前操心得很,就拿选种子来说,上街买种子要满街去选:哪个种子好、哪个抗病、哪个不容易倒,必须要对比。加入合作社后,省心多了,种子、农药、化肥、技术全都是合作社负责,还要包回收。”李仲德笑得合不拢嘴,“现在产量高了、收入好了、活路还少,我们当起了‘跷脚老板\’。”
“农民不仅增产还增收,今年合作社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平均每亩能增产100至150公斤,我们以高出市场价10%的保护价进行回收,也就是说每50公斤比市场价高出10元进行收购,这样农民每亩至少能增收300至400元,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大家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合作社负责人刘炳金告诉记者,合作社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种到收实行一条龙服务。产前,合作社免费提供给社员优质水稻良种、“双低”生物农药、优质复合肥,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产中,组织实施水稻“统防统治”,产后服务环节,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对一次性出售1吨稻谷以上的则开车上门收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目前,该合作社入社社员5000户,覆盖市中区普仁、茅桥、九龙等乡镇,今年推广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6000亩。据刘炳金介绍,明年他们将推广种植10000亩,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为进一步促进社员增收致富,合作社正在进行油稻半免耕连作、水稻直播、水稻品种改良3项技术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大力推广。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大家更加追求优质、安全、有营养的大米,市中区在水稻种植上,大力推广优质稻。“从我们整个推广3万多亩优质水稻‘C两优华占’的效果来看,能够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实现了丰产丰收。”市中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何滔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玺)近日,乐山市实验小学邀请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会会员宋玉岺教授,为一年级1至5班的新生家长们作了专题讲座。讲座中,宋玉岺从“让梦想成为孩子成功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