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中华三育社社员留影■徐杉
由于孔镜明来乐山之前,已有十年在华工作的经历,再加上精通中文,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这给他在乐山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孔镜明知道大多数中国人更讲求“眼见为实”,于是筹划在嘉定成立一个公益机构,赢得乐山人的尊重与包容。
这个机构中文称“乐山中华三育社”。为了使这个公益机构长期生存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他特地起草一份《会员章程》,明确会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入会者交纳的会费维持机构的基本开支,同时会员可以优先享受机构的各项服务。孔镜明邀请乐山各界精英人士参与这个公益机构,他起草的《章程》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后期运行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机构成立后,首先在城里建起一个公共洗澡堂,一个小型体育场。孔镜明在《我们在嘉定做了什么》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公共澡堂不但是城里第一个,也是汉口以西地区最好的一个。由于中国人不习惯将澡堂建在室内,他们冬天通常不怎么洗澡。但是,新建的澡堂既暖和又舒适。”体育锻炼与澡堂“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阶层来说,是一个迫切需求。”
接下来,孔镜明建立了一个阅览室,里面明亮宽敞,有舒适的桌椅。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在阅览室开办讲座和夜校,内容涉及教育、卫生、英语等。孔镜明的夫人还开办了一个幼儿园,幼儿教育在嘉定虽然是件新奇的事,但是效果非常好。后来机构又腾出了两间房屋用于学校教室,优先招收会员子女入学,招收了130名男孩,其中50个住校,孩子们都非常努力地学习。机构开办4年后,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与赞扬,尤其是在洪水泛滥期间,小伙子们用课桌做成的木筏,无偿地拯救了成百上千的生命。在他们的启发下,其他组织团体也纷纷效仿。而之前个别贪婪的船夫竟以每人5至10美元的价格去救人。这种鲜明的对比,使这个公益机构在乐山有了良好的口碑。
另外,公益机构还到乐山附近的县城与乡村,如马踏井、金粟等地建立学校,帮助农民在耕种,以及食盐与白蜡贸易中更多获利。(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由徐杉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文)日前,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对乐山市红斯玛环保应急装备有限公司完成的“移动式多功能有害气体应急处置装置”研制项目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项目单位汇报,审查相关资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