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瑶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挺纪在前,压实“两个责任”,运用“四种形态”,推进“三个转变”,有力维护了乐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压实“两个责任” 聚焦主责主业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
市委坚持以上率下,抓严压实“两个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监督执纪问责取得新成效。乐山市先后制定出台责任清单、签字背书、述责述廉、函询约谈等相关制度,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约谈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长)82人次,提醒或警示123人次。
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386件、立案2343件、处分2371人,先后查处了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陶宏伟、市人防办原副主任卢立富、市教育局原机关党委书记刘学贵、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冯庆川、乐山一中原校长袁光大等典型案件。
注重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督促市级主责部门完善配套制度24项;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在全省较早建立市县巡察工作制度,市本级先后组建5批次28个巡察组,对60多个部门(单位)开展巡察,移送相关部门重点问题85个;加强重点领域监督,(紧转第3版)(紧接第1版)对全市38个重大项目和38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实施“挂图监督”;对164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派驻廉政监督员,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85个。
深化作风建设 注重标本兼治
“四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雷霆正风、整治积弊。
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治理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会所中的歪风”、乱发钱物、“小金库”“靠山吃山”、违规“吃低保”等“四风”突出问题,对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治理。清理取消了各级廉政账户。五年来,全市共开展监督检查1630余次,收缴红包礼金960多万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96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22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386人次。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腐败以及文山会海、滥发津补贴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健全完善约束机制,对39个市级部门的60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设置电子监察点,在教育、卫生、住建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防腐治腐创新试点,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制度74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坚持防在源头,着力标本兼治,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开展廉政宣传周活动;建立24个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各级干部1万余人次接受教育;打造“嘉廉话”廉洁品牌,开通“嘉廉话”网站微信平台,创办“嘉廉话”内部刊物,开播“阳光问廉”“廉政视点”电视栏目,近300万人次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坚持改革创新 锻造反腐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聚焦主责主业,着力先行先试,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展现了执纪为民新形象。
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保持“蹄疾步稳”的节奏,对“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改革开展先行先试;制定出台下级纪委领导班子人选提名考察办法,案件查处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片区纪工委制度,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较上个五年增长178.3%;出台中央和省属驻乐单位纪检工作统筹联动实施意见,各成员单位相互移送案件线索1165件,推动反腐败工作全域发展。
持续深化“三转”,市纪委监察局退出与主业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51个、精简91%;纪检监察室增至5个,机关71%的机构、76%的人员向主责主业倾斜;大力实施再监督、再检查、再问责,采取外派学习、专题讲座、实践锻炼等方式培训干部5000余人次,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能力有效提升。
纯洁纪检队伍,落实纪检监察系统“两个责任”,严防“灯下黑”,对县(市、区)纪委开展作风巡察,五年来全市查处违纪纪检监察干部29人。
正风肃纪净环境,风清气正促发展。在反腐倡廉的新征途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永葆在党忧党、严肃执纪的政治定力,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充分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畅享乐山政治生态的“嘉年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瑶)记者日前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以来,乐山市通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推进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呈现出快速增长、结构优化、高速聚集、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1—9月,全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