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瓦山冬韵
梦幻水墨——顺河村
溪谷象鼻——象鼻村
板厂坪乌杆天麻
林丰村红心猕猴桃基地
道地中药材——川牛膝基地
加快推进交通项目——三角石大桥
红豆杉基地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本报记者 罗学锋 付小惠
这是一次新理念下的航程,这是一次新实践下的前行!
站在新的起点上,金口河区紧扣“绿色崛起、美丽发展”主题,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取向,着力建设“两区三地”。
两 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
三 地
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
乐山水电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乐山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绿色生态是金口河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品牌。”金口河区区委书记张建红告诉记者,“‘两区\’的定位,就是着力把绿色生态这一优势放大、把群众脱贫奔康这一短板补齐,从而让自然优势和人居环境和谐共生。‘三地\’则着力于构建起绿色可持续的产业体系。以旅游为主导,围绕打造旅游‘三张名片\’,突出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两大核心片区,打造世界级山地旅游、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金口河丰富的水电能源,加快工业绿色化改造,使工业产业发展符合绿色理念。做优绿色有机农业,加快林、茶、药、薯、菌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大瓦山从事旅游、农业开发的业主童恒疆看来,金口河区建设“两区三地”,目标指向明确,既充分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把旅游业摆在主导地位,把农业界定在绿色有机的范畴,又道明了通过绿色产业发展,让金口河区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实在,增强了我们发展旅游、从事农业开发的信心。”童恒疆相信,随着成昆铁路复线、峨汉高速开工建设,国家、省、市对小凉山地区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的加大,金口河区的旅游资源一定会“次第花开”、绿色有机农业一定会“飞出山外”,金口河区也一定能实现“绿色崛起、美丽发展。”
生活在金口河区二十多年的居民康茜深有感慨:“亮化工程让城市更靓丽;彝家新寨建设让乡村更美丽……以往节假日从来没这么热闹过。”她认为,“两区三地”建设,一定会让金口河的县城变成一座精品山城,山乡变成为美丽乡村,金口河一定会成为游客向往、居民乐居的幸福县域。
两区三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到2021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5%,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部署,大力推进“十项扶贫工程”,到2018年,5个省定贫困村、36个市列贫困村、1782户484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
■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加快打造大瓦山、大峡谷、八月林“三张旅游名片”,到2021年,完成旅游投资100亿元,建成4A级景区2处,旅游综合服务集散地2个,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
■乐山水电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加快区境内大渡河流域水电资源综合开发,到2021年,力争全区水电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占全市30%以上,水电能源就地转化利用率达40%以上。
■乐山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干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1年,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10万亩,发展精深加工,深度系列开发,农产品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
数据指标(2021年)
力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亿元,实现翻番;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6亿元,年均增长13%;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6万元、2.2万元,年均增长10%、12%。
(本版图片由金口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截至6月末,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在乐山市农村设置475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715台自助机具,实现金融服务空白村全覆盖。 图为峨眉山农商银行双福支
截至6月末,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在乐山市农村设置475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715台自助机具,实现金融服务空白村全覆盖。图为峨眉山农商银行双福支行的自助存取款设备,方便群众随时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