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教育信息化主题论坛现场2012年,由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013年,我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搭建新形势下推进乐山顺应全国教育改革浪潮以及本地教育智慧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分享与交流平台,9日下午,由乐山市教育局主办的“新征程,共启教育新未来”——教育信息化主题论坛拉开帷幕。
围绕教育信息化 各方专家奉上精彩演讲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教育改革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助力教学发展,既能帮助教师实现以学定教、精准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实现家校互通,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情,科学辅导。
论坛中,围绕当前新高考、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化手段等来提高教育成效,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新高考改革教育专家万锡茂,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育专家、博士丁鹏,绵阳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徐勇,西藏大学·讯飞语音及语言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韩洪亮,分别做了题为《新高考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新时代怎样建设有生命力的学校》、《智能语音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提升》的精彩演讲。
其中,丁鹏表示,人工智能采集分析数据,服务了教、学、考、评、管的多种应用场景,优化了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结合全场景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提供了精准讲评课方案:预设讲评重点、拓展讲评资源、有讲有练、讲评效果及时评,这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为教育带来真正的变革。
演讲结束后,市教育局副局长韩涛,乐山一中校长林毅,乐山师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谢艺泉与万锡茂、丁鹏等教育专家针对《打造智慧教育留住优势生源》进行了圆桌对话。大家直面乐山本地优势生源外流的痛点问题,通过台上台下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留住优势生源,打造优质的智慧教育。
投入3.3亿元 乐山信息化环境建设初具规模
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不但大大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教育鸿沟,而且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理念创新和质量提升。
“这次论坛,旨在面对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让乐山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实现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各方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构筑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合作共赢,为推进乐山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拉开序幕,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打造***示范样板。
据了解,目前,乐山市部分学校已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乐山正努力通过实施“三通两平台”,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融合创新为驱动,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覆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快速提升、教学视频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截至目前,乐山市各级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具规模。
记者吴薇文/图
新闻推荐
眼下正是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行动的冲刺阶段,四川乐山,这座长江上游的重化工业城市正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的整治搬迁工作,确保2018年底前将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全部由岷江迁至大渡河、青...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