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现场21日上午11时,三根长约900米、直径800毫米及273毫米不等的输水、供气管道犹如三条黑色“巨龙”,横跨在距离乐山大渡河一桥上游250米的河面上。远远望去,河面上,一根黑色管道被钢缆牢牢固定着,三台牵引船正在缓缓收紧或释放钢缆,调整管位。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乐山供水工程史上管径最大、难度最高的大渡河穿越沉管工程的沉管作业。预计今年4月,这项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沉管工程建成投用后,乐山中心城区不仅将形成“双水源、一张网”的供水格局,还会改善目前天然气管网输配的压力,极大地提升中心城区供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现场
挑战急流第一根输水管沉管成功
要把这样一个“大家伙”沉入已经挖好的河底水槽并不容易。2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20日晚大渡河上游有降水,加之上游电站开闸放水,水位上涨,水流湍急,三条牵引船在距离输水管两侧和尾部不远的大渡河上游“护驾”。
“这次沉管难度比较大,而要把这么长、这么大管径的管道沉入河底在乐山供水史上还是首次。”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水厂项目指挥部技术组组长朱建平表示,这次大渡河穿越沉管施工的总造价约3000万元,工程主要包括两根直径800毫米的输水管及一根直径273毫米的输气管。当天率先进行的是一根输水管的沉管作业。
“大渡河穿越沉管工程于今年2月初开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大渡河河底挖了一条长545米、平均深度约10米、宽4米的管道沟槽,届时,三根管道平行放置,预计5天内完成三根管道的沉管施工。”朱建平介绍说,沉管前,施工人员利用超声波、X射线,对水管焊接处进行了无损检测,并对管道进行了防腐处理,管道下沉后还将进行压力检测。接着,还会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砂石回填、航道恢复等工作。管道沉入河底10米以下,不会对河道通行造成影响。
21日下午,通过多方努力,三台牵引船分别在大渡河两岸及中央,利用钢索吊起管道,并增加缆绳固定管道,然后再往管道注水,注满水后慢慢下放,管道缓缓沉入水底。
管道没入水中后,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定位测定、压力试验及潜水员水下检查,第一条输水管终于在23日15时确定沉管作业成功,安全沉入河底的预定管道沟槽中。
难题
稳定管道成为沉管施工最大技术难题
大渡河穿越沉管工程不仅是乐山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而且技术难度也是最大的。
“沉管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稳定管道。”朱建平表示,由于河底挖掘的管槽位置固定,而河面的水是流动的,钢管焊接而成的输水管浮在水面时,因受到河水流动、水位变化、河面漂浮物等影响,几百米长的管道随时可能发生位移。如不能确保这么长的管道在水面和下沉过程中保持完全固定的位置,那么它在下沉后就不能精准进入河底的管槽。
因此,需要通过充分的计算、精确的水上水下定位、牢固的水面管道稳定措施、可靠和平缓的沉管方案,才能确保沉管进入预定位置,避免管道折断或沉入河底其他位置。
“由于水下施工的复杂性,如果一次沉管失败,需要重复大量的时间和大部分工序,短时间内难以二次沉管,甚至会因错过河道枯水期而造成工程失败。”朱建平说,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开工以来,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施工方集中专业技术骨干和专家,采用多艘挖掘船只、克服三根管线同步施工、河水流速快、河底岩层硬度较大等技术难题,按时完成沟槽挖掘、管道焊接等工作,顺利进入沉管作业阶段。
意义
工程完工将实现双水源供水、缓解供气压力
据了解,去年以来,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双水源、一张网”建设。此次下沉的两根800毫米的过河输水管是乐山市挂图作战项目——乐山市第四水厂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总长接近2公里,其中沉管过河管道总长超过1公里。
预计今年4月,工程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大渡河两岸的供水主管互联互通,配合第四水厂和五通桥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形成“双水源、一张网”的供水格局,大幅提升乐山中心城区、乐山高新区、五通桥区自来水安全保供能力。同时,沉管施工完成后,乐山大渡河一桥通往乐山高新区方向,靠桥面右侧铺设的临时性过河管道将被拆除。
而另外一根直径273毫米的燃气管道是大渡河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的次高压燃气管线铺设,建成后,可向市中区引入新气源,短期内最大限度缓解市中区天然气输配管网运营压力。
记者吴薇文/图
新闻推荐
(郭延)近日,乐山市政协召开七届第23次主席会议,审议市政协2018年重点提案办理协商课题、市政协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并学习了2018年度协商计划有关精神。会议指出,对于今年市政协工作及任务分工,要认...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