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破洋医生“换眼”秘密
梁正伦夫妇。
在加拿大出版的《梁正伦传》,封面是重庆仁济医院。
上世纪三十年代乐山仁济医院院长住所,后曾经改为干部病房。
梁正伦与他收治的嘉定女童。
Phyllis的父亲梁正伦1930年-1939年期间担任乐山仁济医院院长。由于这个原因,她对乐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到加拿大采访时,她热情地邀请我住在她家。Phyllis的家宽敞雅致,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绿草如茵,姹紫嫣红的花朵点缀其间,不远处便是高尔夫球场。然而她的讲述却仿佛把我们带到80多年前的嘉定。
1899年11月26日,梁正伦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4年高中课程。接着,他去温哥华医学预科学习,立志当一名医生。
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梁正伦返回了蒙特利尔,进入了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学习。
1929年8月,英俊潇洒的梁正伦与Winnifred Griffin小姐结婚,10月3日一同离开加拿大前往中国。两人在成都经过一段强化中文学习后,于1930年初被派到乐山,担任嘉定仁济医院院长。
1892年启尔德创办的嘉定福音医院,在1925年更名为嘉定仁济医院。梁正伦到乐山时,仁济医院刚恢复工作不久。
1926年9月,“万县事件”后北伐战争开始,打倒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四起,许多外国人见形势不妙,赶紧变卖财产离开,或者关闭教堂、学校,将贵重物品以及重要档案藏起来。嘉定仁济医院也在那时关闭。直到1927年底加拿大人胡祖贻与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华人医生乐以篪到乐山恢复工作,仁济医院才再次收治病人。
医院虽然设有50张床位,但入住率仅仅四分之一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人依旧不相信西医;二是费用很高,病人住院一天的治疗费和膳食费大约需要一块银元,最低的也要半个银元,当时,一个华人雇工一个月的工薪只有一个银元。
梁正伦到乐山后,发现很多病症其实并不复杂,比如生小孩、白喉症、食物中毒等,但要说服病人到医院来就诊非常困难。病人们宁愿选择自己认可的治疗方法,比如看中医、找草药,甚至迷信驱鬼奉神之类。只有在所有方法尝试依旧无效后,万不得已才到医院。往往,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多生命就这样不幸丧失。可是,一旦有人经西医诊治死亡,就会有人激烈地抨击!
一天,梁正伦正在为一个大腿骨折病愈患者拆除石膏,一个称胸口疼的患者前来就医,梁正伦让病人在门外等候。
病人是第一次看西医,架不住好奇心从门缝往里张望,这一望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梁正伦正用一把锯子在病人腿上“哗哗”拉动。本来是锯开坚固的石膏绷带,可他误以为洋医生治病的工具就是锯子,患者哪里有病就锯开哪里看。想想自己胸口疼,将会被锯子开膛时,不由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
梁正伦得知此事后,意识到必须尽快学好乐山方言,才能与患者更好沟通。
而要让乐山老百姓信任西医,惟一的方式是向他们展示西医处理疾病快速有效的积极性,让那些病入膏肓的病人能恢复健康。为此,他在努力学习乐山方言的同时,开始每周两次走入病人家中就诊。
一天,一个乡下妇女抱着一脸病容、有气无力的女儿来医院。
妇女对梁正伦说:孩子三岁多了还不能走路,整天没精打采,哭哭啼啼,也不肯多说话,她四处求医问药无果,不知道得了什么病?
梁正伦给孩子检查一番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家族遗传、孩子喂养等方面的问题,心里虽有几分明白,但不敢轻易下结论。
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刚恢复工作的医院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为了万无一失,他准备再仔细观察这个孩子,于是对这位母亲说:如果你相信我,就把女儿留在我这里三个月,我给她免费治疗。
女孩的母亲犹豫一阵,终于同意把孩子留下,她已经别无选择。
这位母亲离开后,梁正伦没有按一般病人的治疗办法,而是把孩子带回家亲自照料。
他没有给孩子任何药物,而是留心观察,在食物上下功夫。
三个月过去了,孩子的母亲如约来到梁家,一进院子不由惊呆了!她几乎不敢相信眼睛:女儿正活蹦乱跳地在院子中玩耍,脸色红润,神情快乐,与之前判若两人。
这三个月里,这位母亲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那些有关洋人用小孩眼睛和心肝做药的流言蜚语,像毒蛇般一点一点往她心里钻。
她几次想来梁正伦家把孩子带走,可是每每走到半道又停下来。
她以一个女人的直觉感到梁正伦是个好人,孩子交给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而带回去只有死路一条。眼下看到女儿这般模样,真是又惊又喜,禁不住问这位洋医生用什么灵丹妙药治好了女儿的病?
梁正伦告诉她:“孩子并没有什么病,而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发育迟缓,身体虚弱,以致不能走路。”
梁正伦一番话让这位母亲如梦初醒。原来,她的女儿是个早产儿,家人请神婆来算吉凶,神婆说只能用米汤喂养孩子,否则难以存活。因此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多一直以米汤糊口。
这位母亲不知道,由于孩子一直喝米汤,便失去同龄孩子应有的咀嚼能力。正常情况下,当孩子遇到体积较大的食物,或纤维较粗的食物时,需要靠舌、唇、颊部的运动协调,如果一嚼一吞咽的不协调,孩子就会产生进食障碍。
孩子学咀嚼、吞咽需要一个过程,由流食到半流食,再到与大人吃同样的食物。可是小女孩缺乏这个过程,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口腔运动发育不良。这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牙齿健康,也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产生了严重阻碍。
小女孩的母亲虽然四处求医问药,可得到的几乎都是开胃药,而孩子的口腔功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梁正伦在排除了小女孩身体方面器质性疾病之后,开始锻炼孩子的吞咽及咀嚼能力。
他亲自给小女孩喂稀粥。一开始小女孩要么是含在口中不动,要么就往外吐。每当小女孩吐后,梁正伦又再喂,一次又一次,终于让小女孩开始吞咽。
接着,梁正伦又将稀粥弄得稍微稠些,并加入切碎的蔬菜和肉末,一点点地让孩子接受新的食物。
不久,小女孩可以与梁正伦家人在一张桌子上进食,而且在梁正伦的鼓励下,自己拿着面包或者馒头吃。牛奶、面包、鸡蛋、蔬菜和肉食,让孩子迅速恢复健康。
小女孩即将离开梁正伦家时十分不情愿,撅起小嘴满脸不高兴。梁正伦抱起孩子请家人拍照留念,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在后来出版的《梁正伦传》中,这张照片被作为书的封底,由此可以一窥梁正伦对小女孩父亲般的情感。
Phyllis说,这个嘉定女童如果在世应该90多岁了,1930年出生在乐山的大姐玛格丽特应该见过这个嘉定女孩,可是玛格丽特已经过世了。
每每看到父亲的传记,Phyllis都会想起这个女孩,想起父亲讲述的嘉定往事。
梁正伦到乐山仁济医院上任不久,就发现不少失明或半失明的患者是由白内障所致。
白内障并非疑难杂症,但由于当时仁济医院没有专业眼科医生,也就无法开展患者救治。
为此,梁正伦向总部写了一份报告,请求派一位眼科医生到嘉定,开展眼科治疗工作。可那时来四川的医生多是外科、内科,专业眼科医生少之又少,且多留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无法满足外地的需求。
梁正伦得到总部无法派人的回复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琢磨如何想办法解决。
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临床实习,对人类的眼睛构造与疾病防治都基本了解,但毕竟亲自操作少,实践经验不足,不敢贸然行事。梁正伦把有关眼科的书籍再次拿出来反复阅读,之后叫家里的佣人到市场上买回一个猪头。
第二天佣人又去买时,屠户忍不住好奇:你家洋主人这两天咋天天买猪头?佣人摇头说不知。
佣人也很纳闷,主人原来从不沾猪头、猪蹄以及内脏之类的东西。
屠户开玩笑说是否拿去谢媒?乐山有用猪头谢媒人的风俗。佣人不屑道:你懂啥子?洋人才不信这一套。何况主人女儿尚小,何来媒人登门?
屠户追问既然不谢媒,自己又不吃那猪头用来做啥子呢?佣人无言以对。
的确,每次买回去的猪头被梁正伦在屋里捣鼓一番后,就让他拿到下人的厨房里。佣人想不明白主人关在屋里捣鼓猪头干什么?
没过两天,梁正伦又叫佣人去买猪头。佣人这次多了个心眼,待梁正伦再叫他把捣鼓过的猪头拿到厨房时,他半途趁无人时把猪头翻看了一下。这一翻不由大惊,发现猪眼睛没了。佣人脑子里“嗡”的一下,好一阵都是一片空白。神思恍惚到晚餐时分也没有理出头绪来,端起碗看见桌上的凉拌猪头,心中又是一阵嘀咕,这道平时自己最喜欢的菜,眼下竟没有一点食欲。
过了两天,佣人到市场去买菜,屠户远远便大声招呼他买猪头,并标榜今天的猪头特别巴适。
佣人心中的疑惑经他这么一挑逗,又翻滚起来,本想管住嘴巴,但经不住屠户刨根问底,见左右无人,便压低嗓音告诉屠户,买回去的猪头都被主人取了眼睛。
屠户一听,神经顿时兴奋起来。忙把佣人拉到案板后唯一的小凳上坐下,递上一支旱烟,追问取猪眼睛何用?
佣人说确实不知,屠户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不免失望,又问了一些洋人生活习俗琐事,絮絮叨叨一阵。佣人离开时叮嘱屠户一定不要对别人讲。
屠户嘴里答应着,脑子里已经盘算着晚上到茶馆去神吹,镇一镇邻里那两个走州过县,时不时用龙门阵抵茶钱的船夫。
其实,梁正伦让佣人买猪头回来是想通过解剖猪眼睛,熟练掌握人眼白内障摘除手术。不久,两位患者经梁正伦手术终于重见光明。
哪知好事还没出门,流言蜚语已在嘉定城铺天盖地:洋人给那些瞎子安了猪眼睛。
谣言持续发酵,以致有好事者到患者家门口围堵,想看看被安了猪眼睛后是什么模样?
梁正伦得知此事后,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样的解释也难以驱散这些离奇古怪的谣言,于是邀请几位乡绅与白内障患者家属一同观看整个手术过程,一场沸沸扬扬的猪眼睛风波才终于平息下来。
□徐杉文/图
新闻推荐
认真训练本报讯(记者龚启文摄影报道)3月31日,记者从乐山市体育中心获悉,乐山市第二届幼儿足球联赛暨足球嘉年华活动将于4月13日开幕。本届联赛由乐山市旅体委和乐山市教育局主办,吸引了来自18...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