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出土了很多画像石,其中有明显的胡人造像,他们以戴“尖顶帽”“深目高鼻”为特征,深刻反映了巴蜀与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比如重庆市境内出土了3件“胡人吹箫俑”,造型生动,一望便知是胡人。
乐山柿子湾等崖墓中所出土的“武士”和“击兽”图像, 表现为较明显的“深目高鼻”人种特征,武士头戴一种平顶帽或者项髻,反映出胡人与斗兽的密切关联。另外,在乐山南安崖墓出土的陶俑中,“施无畏印”俑右手施无畏印,佛教手印明显,是具有佛教文化影响的美术作品。可以发现,胡人俑深目高鼻、左衽,当是西域胡人,展现了通过丝绸之路的这一中外文化纽带,他们俨然是异域文化进入巴蜀的早期使者;另外还有袒胸裸腹的陶俑、表现昆仑世界崇拜的西王母俑、为保护死者安宁的镇墓神俑等等,均是乐山崖墓中价值极高的文物。有意思的是,这些陶俑多是面目舒展,且面带笑容,体现了东汉社会宽松和谐愉悦的时代风尚,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包容环境,异域文化才可能在当时封闭的巴蜀扎根。
巴蜀汉代崖墓中也有胡人的形象,四川盆地诸多崖墓群中,郪江崖墓历来以宏大的规模、惟妙惟肖的雕刻与缤纷多彩的彩绘闻名遐迩,玉江是郪江源头,两岸丘陵连绵起伏,相对高度在50—100米上下,成为古人开凿崖墓的绝佳场所。沿着玉江,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古仙洞、宝峰山、柑桔梁子、塔梁子、青龙嘴、蛮洞山等诸多崖墓群。
环绕塔梁子山腰分布着9座崖墓,又以M3号大墓最为恢弘。M3长21.95米,高逾2米,主墓室共有5进,带有6间耳室,第三室甬道中有个彩绘石刻颇为有趣,五个男子手挽手站成一行,踏歌起舞。男子深目高鼻,留着一脸络腮胡子,身着窄袖长衣裤,头戴红色小尖帽,与汉人的宽袍大袖风格迥异,可能是史书中记载的胡人。《后汉书》记载,“灵帝喜好胡帐、胡床、胡座、胡饮、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权贵皆竞为之。”现在看来,胡人歌舞不仅仅在京师得到追捧,在遥远的西南边陲,那些带着异域风情的歌舞依旧久久飘荡着。
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一群异域使者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使者中应该有一些巫师或者魔术师。《后汉书》记载,掸国国王雍由调派遣使者来到长安,觐见汉安帝,使者中有一些“幻人”,自称来自大秦,口中能吐大火,又将自己的头换成牛头、马头,其变幻莫测的表演令秉笔直书的史官一度无所适从。
掸国的位置,在今缅甸东北一带,大秦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罗马帝国,东汉年间,掸国、大秦与汉朝的往来已颇为频繁。汉武帝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建立了一代霸业,使者几次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却皆为昆明人所杀,成为大汉王朝莫大遗憾,而这个梦想终于在子孙手中成为现实。这次使者到来之后,汉代民间出现了许多新鲜的杂技,诸如吐火、安息五案、跳丸等等,魔术师与杂技演员在中国成为一个新兴职业。从当时的交通来看,汉朝与掸国的交通,很大可能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实现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崇玉记者罗曦)9日下午2点左右,在沙湾区沫江老矿社区沫溪河畔一处小地名叫“深沟”的地方,4名男子正偷偷使用电瓶在河里违法捕鱼,这一幕恰好被在附近展开日常巡查的“红袖标”巡查人员发...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