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为患者实施手术市人民医院 供图■ 记者 戴余乐
近日,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成功为4名青光眼患者顺利实施了无创性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术后,患者眼压恢复理想状态。这一技术的开展,标志着乐山市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有了治疗新希望。
“视力小偷”
“偷光”防不胜防
“不知道为什么,渐渐地我就只能从一个小缝里看人了。”
“没有余光,旁边有人跟我打招呼完全看不见。”
……
这些是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视野缺损。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陈彬介绍,青光眼有一个特点便是“视力小偷”,不少患者患病后,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出现红、痒、肿、痛等明显症状。也许部分人会有头痛、呕吐的情况,但很少有人会将这些异常与眼底疾病联系在一起。直到后期,看东西范围越来越小,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这时自身的视力可能已经快要被“偷完”了。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能够根治青光眼的方法,有资料证明的临床上能够控制青光眼发展的唯一办法是控制眼压。不论是手术、用药或是输液,其目的都是为了把眼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从而延缓甚至阻止青光眼的发展。但临床上,大部分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传统青光眼手术依旧不能控制眼压,使得这部分人整日生活在“高眼压”这颗“定时炸弹”的恐惧之中。
因此,陈彬建议大家一旦出现一过性或者反复多次发生视物模糊、头痛眼痛,甚至呕吐伴畏光流泪等症状,就需引起警惕。
青光眼具有体质偏向性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除了早诊断、早治疗以外,应掌握青光眼的“偏爱”特性,高危人群重点预防也非常重要。
陈彬介绍,青光眼具有体质偏向性,简单来说,不少青光眼患者都有一些特定的性格特征。比如,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易犹豫,像张飞一样性格毛躁易生气,这些都是青光眼“偏爱”的对象。另外,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患者以及高度近视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并且,青光眼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直系家属中有青光眼史的,本人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将大幅增高。因此,上述人群最好定期进行青光眼的筛查,检查房角、眼压、视野等,并保持情绪稳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每年都在体检,每次都会检查眼睛,只要没发现问题,就不用再进行专科检查了。事实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认知误区。”陈彬认为,青光眼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疾病,常规体检是无法满足其检查需求的。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民可以在35岁左右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时再进行一次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
UCP手术
微创安全、无切口、手术时间短
如果已经查出患有青光眼,则应采取对症治疗。
“传统青光眼手术由于疤痕组织增生很难控制,手术失败率较高,以至于有些病人因反复开刀,到后来在眼球上难以找到合适的部位再进行手术,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令医生的处理变得十分棘手。”陈彬表示,UCP这项新技术则成功解决了“难控制、难反复”的问题。该技术通过将超声能量作用于睫状体,破坏睫状体上皮细胞,从而减少房水产生,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缓解患者术后痛苦。对于大多数适应症患者都能降低平均眼压且具有微创安全、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和恢复迅速的特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陈彬提醒,不管是药物还是手术,患者都要定期检查,监测眼压、视野等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做好防护,以控制病情发展。
要少量多次喝水。保证正常的水分摄入量,但要尽量避免一次性喝进去太多的水,也要避免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
要保证光亮适宜。在暗处人们的瞳孔会变大,使房角狭窄,从而阻塞房水流出。所以尽量少待在黑暗的地方,避免看电视不开灯,减少去影院看电影的次数,尽量少戴或不戴墨镜。
要保持平稳心态。心情对疾病影响非常大,尽量保持开朗的心情。不要太兴奋,一兴奋,瞳孔就散大,有诱发青光眼的可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区教宣)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日前,市中区小学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在市中区海棠实验小学开展,100余名来自市中区各小学的英语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课堂展示、名师点评、教材培训、活动...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