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乐山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洪少满
离一年一度的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生物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相当于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那么,后期生物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在乐山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洪少满看来,同学们可以从认清高考方向、整合教材知识和提升解题能力三方面进行。
A
认清高考方向
洪少满分析指出,对比2018年考纲和考试说明,2019年必修部分的考查内容没有改变,生物技术实践部分增加内容为“5-2酶的应用”,5-3中增加“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并增加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在题型示例中,增加2018全国卷2、3题,2018全国卷1、3题和2018海南卷30题。由此可见,整体结构维持稳定、局部微调,这种变化表明高考总的命题方向将继续朝着素养考查稳定推进。
“2019年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洪少满说,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B
整合教材知识
1、精读教材,理清概念
洪少满告诉记者,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教材更加细致,如2017年全国3卷第3题考查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进行光合作用(试题背景必修1P99“图5-10吸收光谱”);2018年全国3卷考查结晶牛胰岛素(必修1“科学家访谈”)、高尔基体的作用(必修1P46“图3—6”)、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必修1P23“与生活联系”)、菌落的概念(选修P18正文)、分离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选修P83附录“常用培养基配方”)……他建议学生通读教材,包括教材前言、正文、旁栏、课后习题等,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确保熟悉教材无死角。
2、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在他看来,后期复习中,学生将独立的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他建议同学们可以采用分专题构建知识框架的形式来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必修内容分为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动植物的调节和生态四大专题。由于后期复习时间短,框架构建时应着重体现主干知识而非面面俱到,应着重梳理重要、常考知识点的联系。
3、注重实验,拓展迁移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对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他表示。
C
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解题思路,突破热考题型
洪少满指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先审读材料,提取信息,能从材料中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发挥联想,对发现的关键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学科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答案。
同时,归纳热点题型考点,如以实验题、光合作用为中心等。他建议学生熟读教材,对比分析做过的该考点试题,总结常见的考点,不断反思,找准自己的薄弱点,适当训练。
2、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在整理易错题上,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方法包括:错题本法——用专用笔记本摘抄自己的错题;试卷标记法——在试卷上用红色标记自己的错题,写好反思及解答此题的要点,并编号整理好试卷;裁剪法——将试卷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其次要深入研究错题,分析错点,找准出错的原因。如果是知识性失分,则及时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如果是方法性失分,则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该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强化应试策略,减少过失失分
在应对考试时,他建议学生稳定情绪,提前进入状态;其次快速浏览试题做到心中有数: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答题,先了解试卷的题量、题型、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答题时间的分配和顺序;最后做题要机智:一般是先慢后快,稳住情绪,从前向后,先易后难,保证把可以拿到的分拿到手,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可以跳过,不要扰乱情绪。
记者张力
新闻推荐
乐山市新建小学六年级4班王若梵指导老师杨琴碧绿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春风轻轻拂过脸庞,如丝如绸,像春姑娘那纤纤...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