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 今日犍为 今日井研 今日夹江 今日沐川 今日峨边 今日马边 今日峨眉山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今日乐山 > 正文

达城“三圣宫”的变迁

来源:达州新报 2019-12-13 17:09   https://www.yybnet.net/

在达城,只要一提起“三圣宫"美食文化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七星椒"“羊肉汤锅"“天泉鹅掌汤锅"“菌汤锅"和“乐山钵钵鸡"等各种名特小吃汇聚此街,亲朋好友聚会时首先想到是“三圣宫",“三圣宫"美食文化街已成为达城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和名片,许多外地客人也会慕名前来光顾。

“一条街品色香味,一壶酒话兄弟情,三圣新街琳瑯,当代美食川东称冠军。"大北街牌坊上这段文字是“三圣宫"美食文化街的真实写照。

百岁老人记忆中“三圣宫"

家住三圣宫巷的原百岁老人曹子用,土生土长在三圣宫巷的曹家大院,见证了达城老城区近百年的变化,对三圣宫更是了如指掌。三圣宫也称三圣楼、结义楼,系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因祀刘备、关羽、张飞而得名,原宫庙中塑有三人结义的塑像和菩萨,具体位置并没有在美食文化街之中,而在如今的达州市高级中学来凤分校校园内和现石油公司家属院地界上,也就是过去原北门到西门的老城墙上,三圣宫下面还有很大一块菜园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北街(包括三圣宫巷)是几条小街小巷,街面窄小,房屋全是青砖灰瓦,砖木结构,街巷道的墙体系片砖中夹有泥土的墙体,地面多是石板路,巷中的单位有原达县体委、达县酱园厂等。原县体委的位置就在现三圣宫美食文化街中段,体委大门对面有一个大的蓝球场,每天体委的教练带着运动员训练,还有不少小伙子自发组织打比赛。球场旁边有一排土墙毛草房,住有几户人家。小北街巷的院子有李家大院、冯家大院、曹家大院、陈家大院、潘家大院、石朝门院和桑树巷等,体委到桑树巷之间有一个福音巷。

曹子用老人生前告诉记者,曹家大院是他家先辈留下的祖业,曹家兄弟姊妹几十口人都居住在院内。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院内先后搬进了唐、赵、张、李、孙及两户田家、两户杨家等新邻居,八十年代后期老房拆迁时共有十三户。

原先家住三圣宫巷,现年83岁高龄的赵树万大爷说:“那时,三圣宫庙里香火很旺,远近不少居民经常去烧香祭拜,我妈妈和一位姓杨的大妈几乎每周都要买些香蜡去祈福。"大爷说,现在三圣宫地处小北街社区,前些年叫“晶都巷",三圣宫巷有牌坊的进出口有三处,分别在荷叶街、来凤路和大北街,还有一个无牌坊的进出口在原水车楼外,但真正美食一条街还是从有牌坊的大北街入口到现在保险公司这段路,也就是原三圣宫巷中的达县体委及福音巷到桑树巷这段路。

三圣宫巷地标“黄桷树"

“从荷叶街进入三圣宫巷,在不远的三岔路口原有一株260多年大黄桷树。"家住附近的肖大爷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桷树枝繁叶茂,树高约十六七米,树干直径近两米,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围抱,茂密的树冠有四五十米,像一把巨伞为过往的行人遮风挡雨。夏天,附近不少居民摇着扇子或端着饭碗都聚会在树下乘凉吹牛摆龙门阵和玩游戏。但八十年代后树上被钉了不少铁桩安电线,加之风雨侵蚀,无单位管理,树主干已变空,市园林处于四年前将其移到达川区百节镇的苗圃里。

笔者发现,只要一谈及黄桷树,不少老居民记忆犹新,叹息不已。一位姓陆的大爷说:“黄桷树陪伴我们七八十年,也算是我们小北街三圣宫巷的标志,移走了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

“原老三圣宫巷的街面虽然不宽,但巷子连巷子很长,每天晚饭后领头的哥哥只要一声暗号,许多小朋友都会跑出来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一位姓吴的大爷说,从黄桷树追到到桑树巷,从桑树巷追到福音巷,再追到上面水车楼巷子,个个玩得满身大汗,有的女孩在不太明亮的路灯下玩跳房、跳绳、跳橡皮筋、踢毽,还有的男娃娃滚铁环,家长们要催促好几次才肯散伙回家。

街坊邻居和睦相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买啥物品都要凭号票购买。"原住三圣宫巷的张大爷说,他家共有五姊妹,都是五至十多岁吃长饭的娃娃,邻居李婆婆经常背着自己家人将凭票买回的蔬菜、豆腐和糖果等食品悄悄送一些给他们家里。有一次,大爷的两位小弟弟为争糖果吃,被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将6岁的大弟关在门外不准回家吃晚饭。李婆婆便将大弟接到自己家中给他煮鸡蛋面吃,晚上9点过又将大弟送回家并劝导母亲。大爷说,想起这些往事至今难以忘怀。

65岁的唐大爷说:“六十年代初没有自来水,我们大院子后面有一口井,院内院外住户多,用水量较大,有时需排队打水,但如果哪家有急事都可以先让他挑水回家。"大爷说,七十年代后自来水公司在大北街口(现建设银行处)设有一处自来水供应站,凭面值两分钱的水票购买一担水(两桶水)。为了多接水,不少居民都用大桶去买水,由于桶大水重一百多斤,那时才十几岁的他力不从心无法担起,街坊跳水卖的潘大爷不需报酬,经常帮他挑水回家。

八十年代初彩电还没普及,街坊赵大爷家特地买回一台14英寸彩电请街坊邻居上他家观看。1984年热播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时,大爷将彩电摆在大门外,摆上桌椅板凳请邻居边喝茶吃瓜子边观看。

“三圣宫"变“美食城"

2004年以来,政府为提高城市品位,统筹规划,选定了老城区小北街三圣宫巷和紧邻的桑树巷将其旧房拆迁改造,精心打造成集西餐、汤锅、火锅、小吃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美食文化一条街。后又经多次风貌升级打造,大北街、荷叶街、来凤路三面进出口的牌坊焕然一新。整条美食街是明亮的玻璃门,门面上方是古朴的仿古灰色屋檐和精心制作的店招牌匾,漂亮迷人的大红灯笼悬挂街中,使三圣宫美食文化街显得更加靓丽,也成为市民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的观光旅游一条街。逢年过节,家家食店更是高朋满座,笑声和相互敬酒声不断。一位汤锅店老板深情地说:“市政府打造好了三圣宫巷,让我们过上了像高悬的红灯笼一样红火的好日子。"

“三圣宫"美食城中风味浓郁的“七星椒"已成为扬名达州,乃至省内外的一张名片。据悉,它的油卤秘方技术创始于1896年,油卤制品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七星椒负责人的曾祖父一手创立的“聂四卤"(七星椒前身),历经他爷爷、父亲和他四代人。“聂四卤"的发展过程经历曲折,配制秘方也几度濒临失传,所幸全家人一直恪守祖道,传承家业,终于得到延续。满街各具特色的汤锅、小吃、中餐,如:“老幺汤锅"“羊肉汤锅"“天泉鹅掌汤锅"“菌汤锅"“绝味鸭脖"“李氏南江黄羊"“大唐纸考肉"“泡师羊肉"“乐山钵钵鸡"“两路口鱼庄"“重庆酸辣粉"“黑豆花"“巧灵香鱼片"和中餐“德聚堂"“华云小吃"等数十家食店每晚客源不断,忙得店老板和服务员不亦乐乎。

当记者与一位姓张的汤锅店老板摆谈时,他不断地接电话后笑着说:“看嘛,又来三四起电话了,预约今晚有十七八个人来吃羊肉汤锅。这冬季来了,大家都懂得进补抗寒。"

(本报特约记者 赵明阳)

新闻推荐

乐山市总举办工会干部业务培训班

本报讯(乐工记者雷琰)12月2日至4日,乐山市总工会举办全市工会干部业务培训班,共计170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达城“三圣宫”的变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