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黄华香记者赵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以产业作支撑,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贫困群众才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脱贫致富才具有根基。2019年是乐山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增强脱贫攻坚“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产业扶贫有“方向”。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全市259个省定贫困村和210个市列贫困村制定了《2019年贫困村产业发展计划》并有序推进。今年,乐山市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按“一村一品”模式,在贫困地区已建成茶叶、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现代经作基地4.5万亩,出栏畜禽1200万头(只)。抓好“土壤地图”应用,让乡村干部有效指导当地农户进行适宜作物的选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优化调整驻村农技员,组建专家服务团,成立巡回服务小组,在贫困村开展集中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作好农业服务工作。
产业扶贫有“帮手”。组织18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帮扶对子,推动茶叶、高山蔬茶、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企业做大、贫困户增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累计培育农民专合社4167个,把贫困户纳入专合社成员“抱团”发展,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等问题,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支持返乡农民工以创建家庭农场发展“回乡经济”“能人经济”,全市已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866户,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生力军。
产业扶贫有“活力”。加强“园区带动”,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目前,已创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36个,认定11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农户牢牢依附在园区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鼓励“订单收购”,采取“贫困户+公司+合作社+保险”的模式,引导贫困户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农业产业种类和规模,实现产、购、销高质量联结。推广“股权量化”,将财政资金、社会公益资金、村集体资产、贫困户投劳等折资量化入股龙头企业或专合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龚启文)为缅怀和纪念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戏剧导演谢平安先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推...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