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布拖 > 正文

监狱民警刘青松:442个大凉山孩子的青爸爸

来源:四川法制报 2019-06-11 01:01   https://www.yybnet.net/

家访时,刘青松给孩子们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

今年5月7日,攀西监狱成立了刘青松帮扶帮教工作室

感谢信

刘青松为服刑人员授课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扶贫”先“扶智”,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凉山州,有这么一位普通的监狱人民警察,他用8年时间翻山越岭,把希望带进大凉山,坚持圆孩子们的“上学梦”。他是刘青松,也是442个大凉山孩子的“青爸爸”。个人档案

刘青松,男,汉族,大学学历,党员。1997年,进入四川省攀西监狱工作,历任生产干事、分监区长、副监区长。2011年8月至今任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工作中,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在学校里要 好 好 读 书哦。”2日,刘青松带着助学款来到凉山州礼州镇同心村,将助学金交到小姑娘阿吉手中,并嘱咐她要好好读书。一旁,阿吉的母亲和奶奶不停地擦拭眼泪,一遍又一遍用彝语说着:“卡沙沙(谢谢)……”

阿吉是攀西监狱服刑人员吉某的女儿,也是刘青松帮扶的442名孩子中的一个。孩子们有学可上,有书可读,是刘青松最大的心愿。8年来,刘青松累计为517名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442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获得帮扶,其中353人得到助学资 金 ,共 计79.93万元。

A

一张驾照保住服刑人员的希望

2019年1月,四川省攀西监狱服刑人员春节晚会上,不少民警和服刑人员湿了眼眶。晚会上,服刑人员带来的情景剧《感恩》,以监狱的真实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刘青松多年来帮助帮扶服刑人员的故事——帮助更换到期驾照、办户口、跑补助……一件又一件,随着点点滴滴在小小的舞台上一一呈现,许多服刑人员低头偷偷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这份“新年礼物”,刘青松事先并不知情。看到一半,刘青松红了眼眶,悄悄走了出去。

作为攀西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刘青松的工作是在监狱教育改造宗旨下,帮助服刑人员认罪悔罪,洗心革面,走向新生。工作中,他常常和服刑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难。多年来,他也零星地帮助服刑人员办理过户口、为了让服刑人员子女能够落户、入学、帮助服刑人员办理结婚证等等。

2018年3月,刘青松第一次接到一名服刑人员大车驾照即将过期的求助。他很快意识到这绝非个例,随即在全狱范围内开展摸排、统计入狱前持有客货车驾驶证的服刑人员的数量、情况,联系相关部门民警一起研究更高效的解决办法。“我们是刑罚执行机关,不是服务机构。”“他们是来这里是接受惩罚,现在倒像来享福的。”“这关系到好几个单位的协调,哪有那么容易办到。”……刘青松没有想到,当他提出由监狱集中为服刑人员办理驾照年审业务的建议时,现场一片哗然。面对大家的不理解,刘青松很坚持:“保住了大车驾照,他们出去后才能有谋生的手段,不至于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为他们保这张证,就是保一个盼头,一个希望。”

随后一个月里,刘青松隔三差五到凉山州交警支队、第二人民医院上门请教,主动对接,克服了技术、监管安全等实际困难。2018年4月,服刑人员万某从监区民警手中接过更换好的B2驾照时,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眼泪:“出狱后的生活,有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2018年,攀西监狱与凉山州车管所、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了服刑人员驾驶证审核、换领“绿色通道”。同万某一样因在狱服刑无法及时办理驾照年检、换证而焦虑的28名服刑人员分批接受了此项特殊帮扶。

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监狱的工作在不停向前向后延伸。关注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生活,可以减少重新犯罪,维护一方平安和稳定。为此,监狱大力开展扫盲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还要组织亲情帮教、文艺演出等活动。

8年来,攀西监狱共培训服刑人员2863人,获证率达95.3%;开展11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330名服刑人员接受到培训,为他们回归就业奠定了技能基础。据了解,在监狱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联系凉山州公安局、凉山州劳务实习就业基地等多个单位,刘青松累计为517名服刑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

B

一种坚持353名孩子重返校园

“刘叔叔,你来了。”5日下午2点,刚走进布拖县特木里镇飞铺村,两个穿着校服的孩子一边喊着,一边笑着,飞奔着跑向刘青松,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平时严肃的刘青松,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两个孩子,是刑释人员马卡(化名)的小女儿和小儿子。4日晚上10点,马卡给刘青松打来电话,告诉他自己从广东打工回到布拖了。对于将来是出去打工,还是在家发展,马卡有些迷茫。刘青松决定第二天去看看马卡和孩子们,也走访一下村里其他的服刑人员家庭。

马卡有4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2008年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刑15年。“当时进监狱,这两个娃娃一个3岁,一个才几个月。”马卡自己服刑后,本就贫困的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家里4个孩子,2个老人,就靠老婆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孩子们面临无书可读的局面。2015年11月,刘青松不仅帮两个孩子找到了爱心学校,还为他们争取到了上海一家爱心组织的助学金。4年过去了,两个孩子没有辜负刘青松,姐姐成绩一直是班级前3名,弟弟是前5名。两个孩子阳光健康的成长,笑容常常挂在脸上。

走访服刑人员家庭,也是刘青松的工作。从2011年,他就开始走访,并帮助服刑人员的子女。2015年,刘青松去云南某县探访服刑人员子女。“他们家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3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名老人体弱多病,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孩子们生活都困难,更不要说上学。”3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刘青松,一双双清澈黑亮、充满渴望的眼睛,击碎了他的内心。“我就想帮帮他们。”从此,刘青松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联系爱心人士、机构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上学。多年来,刘青松跑材料、找慈善组织、做家访……奔波了上万公里,跑遍大小凉山和攀枝花5个区县。他不在乎别人不理解的眼光,也不怕各种困难波折,凭着一次又一次努力,为249名服刑人员困难家庭的353名未成年子女争取到了助学金。刘青松帮助过的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C

一个绰号 刻进骨子里的执着

“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在亲戚朋友眼里,刘青松有一点“一根筋”,这种“一根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这种不理解不仅来自家人朋友,还来自同事和服刑人员。“我们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惩罚,他为什么还要来帮我们?”刘青松的所作所为让服刑人员赵某感到疑惑。后来,刘青松将自己在家访过程中,录制的服刑人员子女的视频在监狱播放。一句句稚嫩的话语,一张张可爱的面孔让49岁的赵某红了眼眶。“以前觉得我犯罪服刑是自己倒霉,自己活该。那次以后才知道我们犯了罪,连累的却是无辜的家人和孩子。那天之后,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长达7页。那是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和错误,也是我第一次给女儿说对不起。”此时,赵某也彻底理解了刘青松的坚持。

帮扶他人时,遇到特别困难的,刘青松经常自掏腰包。他的举动常常让妻子陈晓梅理解不了:“帮助他人还是要量力而行。”

2015年,刘青松联系到襄阳一个社会公益组织,为3个孩子争取到外地上学的机会。3个孩子临走前,刘青松组织教育科的民警捐款,他带头捐了1000元,民警们捐了2300元。上火车前,刘青松又拿出3000元给学校负责人,说是给每个孩子1000元的生活补贴。

当时刘青松的工资每个月3000多元。4000元钱,是刘青松夫妻俩接近2个月的生活费用。这一次,陈晓梅生气了:“以前我也知道他会拿钱给那些孩子。拿一两百元,我都没说什么,但4000元对当时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陈晓梅一气之下,把刘青松的工资卡给“没收”了。其实,陈晓梅也不是不支持丈夫,只是觉得家里生活本不宽裕,不能这么“大手大脚”。过了一段时间,陈晓梅气消了,看着刘青松每次帮到孩子们回来高兴的样子,她将丈夫的工资卡还给了他,同时默默地把自己的工资卡也给了他。

在同事史斌贤眼中,刘青松几乎没有周末或节假日,除了工作日在监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走访或者帮扶工作。“他这个人不会开车,常常需要请求同事帮忙开车去家访,路途远的,他就自己花钱坐车去。哪怕再远再晚,他也要亲手将助学金交到孩子和家人手中。”史斌贤回忆,有时候,服刑人员家太过于偏远,刘青松不得不天不亮就出发。“他这个人做事很踏实,有时我们笑着说他是一头倔牛。”同事沈鹏这样评价他,“人如其名,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回头,做一件总要做到最好。”在单位里,还有一些民警称呼他“刘执着”。

D

一个农村娃 接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娃

很多人会问刘青松为什么面对这么多的不理解,依然会坚持。“其实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刘青松坦言,8年时间里,他吃过很多闭门羹,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时候,他坚持下来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想要帮助人、帮助人让他感觉到快乐以外,这还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刘青松的家在重庆合川农村,家里3个孩子,刘青松是老大,也是读书成绩最好的一个。读书的时候,刘青松就意识到要走出农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考上大学。“你知道我考大学考了几年吗?”刘青松告诉记者,自己考了5年才上大学。上大学时,刘青松靠的是学校的无息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刘青松来到大凉山工作,学校将他的贷款全部免除。“我接受过很多的帮助,所以我很感恩。而我也知道读书才能有出路,才能改变命运。”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刘青松看到辍学的孩子时就想要伸出援手。“刘叔叔,这些资助对我们帮助很大,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在5日的家访中,服刑人员阿某的小儿子小刚低头念着一封感谢信,念着念着,小刚泣不成声。刘青松一把将孩子搂入怀中,微红着眼眶鼓励他:“不要哭,要好好努力。”

刘青松的办公室里,放着很多孩子写给他的感谢信。除了对监狱和刘青松的感谢,孩子们还会在信中描绘他们的人生梦想、倾诉生活中的烦恼。信里,孩子们把刘青松称作“刘阿达”“青爸爸”。这些信,刘青松都精心收藏着,但他很少拿出来看,他怕被这些文字戳中泪点。“父母犯了罪,孩子们是无辜的。”这句话刘青松常常挂在嘴边。“他们不读书,长大了怎么办?只有让孩子们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才能脱离贫困,不像他们的父母,因为贫困、无知去犯罪。”

E

一间工作室 将爱心与希望传递延续

这几年,刘青松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得到了监狱党委的认可和支持。

2019年5月7日,以刘青松名字命名的帮扶帮教工作室在攀西监狱成立,这是全省监狱系统首个以帮扶帮教方向成立的专门性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刘青松发言时声音颤抖,眼眶发红。同样激动的,还有台下的服刑人员,他们眼泛泪花,一直使劲拍着掌。

攀西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学俊说,“我们希望通过刘青松一个典型,让工作室发挥‘乘数效应’,通过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联盟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扩大服刑人员贫困家庭帮扶面。”

据了解,目前工作室固定成员有5人,囊括了监狱工作各大战线:改造、政工、心理咨询、后勤保障,其中还专门挑选了彝族民警负责翻译工作,其他民警将作为志愿者,根据实际需求参与具体工作。“出去后我打算先凭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在社会扎稳脚跟,等拥有足够的力量后再回来帮助我的同改们,像刘科长一样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慈悲心的人。”服刑人员赵某打算出狱后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服刑人员。

小李的父亲在攀西监狱服刑。2015年,小李在刘青松的帮助下获得了读书就业“一条龙”的救助。如今,小李已在湖北襄阳一家公司工作,每年约有5万元的收入。怀着感恩之心,2018年,他开始资助攀西监狱一名服刑人员的孩子和成都的一名孤儿求学。他说,在刘青松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有了书读,有了工作,也有了希望,他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如果说,刘青松点燃了星星之火,那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为这簇火苗不断地添薪加柴。本报全媒体记者赵文实习生赵紫荆部分图片由攀西监狱提供

新闻推荐

“这两天”是哪天?今天还是明天?

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辣”味十足,“这两天”是哪天?今天还是明天?。本报讯(记者侯冲)“准备阶段,对所需物料估计不足...

布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布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监狱民警刘青松:442个大凉山孩子的青爸爸)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