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冕宁 > 正文

王学珍:做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来源:凉山日报 2019-07-10 08:49   https://www.yybnet.net/

“高山跑马路不平,双手逮住马缰绳。”“藏族赶马调”里所唱的内容,曾经是冕宁县和爱藏族乡拉姑萨村交通状况的真实再现。

这里山高坡陡,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地质灾害频发;村里不通路、不通电,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发展,由于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村民陆续搬迁,拉姑萨村一度成为“空壳村”“贫困村”。

但这一切,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王学珍,一名普通的藏族女干部。在群众眼里,她是敢说敢干的“好干部”;在同事眼里,她是勤奋担当的“女强人”;在家人眼里,她是风风火火的“女汉子”。自2016年她当选为拉姑萨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带领全村老百姓,紧紧依靠党的扶贫政策,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农业产业发展,村民们收入逐年增加,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正大踏步奔向小康。

作为地地道道的村里人和村里为数不多的中专生,王学珍回乡后便与丈夫做起了药材、山货和建材生意。通过多年的努力,她已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本可以自己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但每天看着拉姑萨村的很多村民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她坐不住了,她想要让家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她要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2016年底,她毅然参选村委会主任,并高票当选。

“带领群众致富,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这是王学珍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在她看来,农村的出路最终还是在土地上。于是她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四处考察学习,经过多次考察、比对、征求意见和协商后,村里最终确定了以“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贫困户(农户)”模式,在村里的高山区域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场,养殖牛羊猪等牲畜;在原传统种植区大力发展青花椒种植,并套种药材、魔芋等经济作物。

自从认准了这条路,王学珍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拿自家的牲畜和花椒做实验,摸索种养殖管理技术,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同时,她四处拜师学艺,订阅了10多种种养殖技术书籍,并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农技资讯,每逄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她必会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为了让村里更多的人认可这样的发展模式,除了身体力行,她还四处游说,走家串户的了解每家的实际想法和发展困难,并结合村里确定的发展模式和每家每户的情况,和村民们一起商讨切实可行的具体发展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学珍将所学的知识结合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向其他村民传授,鼓足了村民们的发展信心、带动了村民们积极主动的自觉性,也让村民们鼓起了腰包。截至2018年年底,拉姑萨村有种养殖合作社4家,全村共种植青红花椒1500亩,存栏牲畜1100头,共产生经济效益40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33万元。

针对个别不适合发展这类型产业,有富余劳动力或是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王学珍依托本地劳务经纪人团队,对外输送务工人员80名,2018年村里的年务工收入达到320万元。

2017年,拉姑萨村实现了整村的脱贫摘帽,2018年,拉姑萨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000余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王学珍用她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她不服输、不放弃,就像一朵美丽的格桑花,迎风盛开在雅砻江畔。她用实际的工作成绩践行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无愧于自己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

文/本报记者 钱栩

图/由被采访者提供

冕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冕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走在“文化路”2019-07-09 10:01
评论:(王学珍:做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