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GDP千亿元俱乐部”后,宜宾如何在全省经济版图重构中赢得新的机遇和发展?
2011年,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市州相继跨进千亿“门槛”,“千亿元GDP俱乐部”的扩容,标志着全省经济版图正在重构。作为川南第一个跨入“GDP千亿元俱乐部”的市,宜宾未来发展着力点在哪里?
□ 本报记者 钟晓晴
4月13日,宜宾市请来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部门及高校的区域经济或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探讨宜宾在实现千亿GDP之后的发展战略问题。到现场听专家们发言的不止宜宾本土专家、本土企业家,还有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以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问:目标如何定?答:力争成为四川新增长核
“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决定成败。”徐进开宗明义,希望与会专家能在宜宾的战略发展上给予指点。
“四川省经济总量在2011年已居全国第八位,位列四川省之前的七个省市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双核或多核驱动。四川要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的位置,必须努力形成新的增长核。”省发改委巡视员、高级经济师漆先望率先发言,他的观点引起了在场与会者的认同。
当然,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新的增长核”如何形成。漆先望随即抛出一个论断,“几个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的大城市,谁能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增长核,关键取决于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
漆先望认为,从交通枢纽、能源优势、全省南向开发的政策支撑等多个角度考虑,宜宾有打造成为投资洼地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有效需求,面对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投资渠道……漆先望一口气抛出多条思路。
和漆先望一样,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小刚同样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建议,“宜宾正好处于国家建设攀西—六盘水战略资源区的腹地,应该主动争取这一发展机遇。”
王小刚说,川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历来就受到中央和四川省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资源和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宜宾具备水电、火电、煤、气等多种能源资源,这是绝好的资源禀赋,但一定要提高能源利用率。”
问:第二个千亿如何造?答: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到2016年,宜宾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00亿元,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然而,深处西部,宜宾现有的产业发展多数还是依靠资源。5年再造一个千亿,宜宾的压力不言而喻。
“在实现第二个千亿的时候宜宾需要什么产业作为增长动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省政府参事邓玲自问自答,“关键是靠人才与创新!也就是说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产业发展上,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戴宾的观点与众不同,他认为交通运输方式对产业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拥有宜宾港这样的优势港口资源,宜宾也就拥有了运价低、投资少、运力大的水运运输优势,这对于大力发展临港型产业大有益处。”戴宾建议宜宾结合全省和川滇黔区域的产业发展特点,谋划出具有宜宾特色和竞争力的临港产业优势。
四川大学产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龚勤林悉数成都、香港、台湾等多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实例,认为宜宾打造第二个千亿除了需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还需要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问:川南城市群一体化道路如何走?答:各个城市分工合作、各有侧重
在交通枢纽建设上乘势突破、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这一系列的发展定位,透露出宜宾更看重 “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变化,与会专家们无不赞赏。邓玲说,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不是一个新话题。“曾经,在一个川南城市群的调研会上,川南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短暂出席而又快速离席。”邓玲说,“如今,已有川南城市主动上门找我们研究。”在天府新区加速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下,川南城市应有更强的忧患意识,而川南城市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加鲜明。
关于川南城市群一体化的道路如何走,王小刚认为,川南经济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各个城市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在港口业、酒产业、化工等多个行业之间,川南城市都有共同点,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相互成长。”王小刚建议宜宾在产业规划上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即便是同一个行业,也要尽量凸显自身的特点。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取得上位,除了需要交通和产业等方面的支撑外,戴宾认为“优化空间形态,发挥集聚效应同样重要。”结合宜宾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戴宾建议宜宾大手笔规划,连片开发,将城市的聚集效应营造和运用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宇男)4月28日,四川省林业厅小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挂牌成立,2万余平方米的小熊猫新馆投用,首批20只小熊猫入住小熊猫产房。未来3-5年,基地计划将小熊猫繁殖至100只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