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便宜的暖宝宝很多,一定要留个心眼暖宝宝工作原理不复杂,制造成本也比较低廉,庞大的需求导致暖宝宝市场鱼龙混杂。打开淘宝网搜索框,输入“暖宝宝”,一大波五颜六色的暖宝宝产品映入眼帘。包括暖身贴、暖足贴、暖宫贴等。而市面上大部分暖宝宝都能持续提供度以上的温度。一旦使用不慎,很有可能烫伤。对此,医生提醒,为了避免发生“低?
“贴上暖宫贴,肚子疼痛感缓解很多。”“冷天贴在背上,热和多了。”每当气温骤降,热水袋、暖宝宝等成了大家的“抗寒”法宝。有人喜欢将其贴在身上取暖,特别是部分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和痛经比较严重的人。殊不知,这些利器若使用不当,则会给使用者惹上不少“麻烦”。近日,市民王女士就因为贴“暖宫贴”靠皮肤太近,且长时间未撕下,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到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是“低温烫伤”。医生提醒,冬季是“低温烫伤”高发期,直接接触热源或照射的方式,均可能导致烫伤,使用取暖设备时需多加留心。
女子大意将暖宫贴直接贴皮肤上,结果被烫伤
冷天遇上生理期,使王女士每天都很煎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也睡不着。为了缓解疼痛,王女士在网上买了贴暖宫贴,到货后也没注意看使用说明,迫不及待往肚子上贴了一块。没想到,才几个小时,身上就起了小水泡,“当时贴上没多久,我就发现肚皮开始发热,一开始还挺舒服的,感觉痛感缓解了不少。但是没过多久,就感觉暖宫贴烫得厉害,最后取下来,发现皮肤都红了,还有小小的水泡。但是当时我还以为是过敏了,没想到是使用方法不对。”医生告诉她,这是典型的“低温烫伤”症。
据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兴彩介绍,“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导致的烫伤,每年冬季都会有“低温烫伤”患者到医院就诊,“低温烫伤”就像“文火炖肉”,与明火、开水等造成的高温烫伤相比,不易被察觉。“但是,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烫伤,给患者造成很大伤害。”朱兴彩告诉记者,“低温烫伤”高发人群,主要集中于熟睡难醒或对热感比较迟钝的人,还有部分人群将注意力集中于痛感上忽略了其他感受,比如老人、儿童、糖尿病患者和痛经人群等,不少都是严重烫伤时才被发现来就诊。
暖宫贴能持续提供度以上的温度,使用者需谨慎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每年全国各地总会爆出几起暖宝宝伤人事件。
暖宝宝为什么会烫伤人?其内充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从买来的暖宝宝的外包装看,上面清晰标示着,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如果使用者直接将其贴皮肤上,那就无异于将皮肤置于℃到℃的高温环境下。
此外,包装上有详细的成分介绍,包括铁粉、水、活性炭、蛭石、盐等。但是,它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呢?记者搜索相关资料找到了答案:原来,金属铁被氧化后会放热,而蛭石又是很好的储温材料。撕开暖宝宝的外包装后,内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就通过透气膜进入布袋里,放热反应随即发生。放热的时间和温度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就有可能烫伤皮肤。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选出州第八届委员会和州第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州第七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州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
新当选的州委书记、副书记、州委常委。本报记者李伟摄选出州第八届委员会和州第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州第七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州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林书成同志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