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身为凉山农校副校长的张林祥,在谈到民族团结问题时,一再提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特别好,更应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搞好经济发展,把好日子过起来。
“眼前,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国家对我们凉山提供了很多优厚、务实的惠民政策,这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各级干部的工作干劲也前所未有。”张林祥说。
张林祥认为,遇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州各族人民更应该同心同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役。“老百姓把心思都用在搞活经济上,把钱赚到了,把日子过好了,社会稳定和谐了,才能安居乐业。”
据了解,凉山州农业学校的学生中,40%左右为彝族学生,一个彝绣班全部是彝族孩子,两个“珠海班”(由珠海对口帮扶班级)中,一半以上也都是彝族孩子。在校园里,各族学子在这里成为同窗,成为挚友。他们相互尊重各自的风俗人情、相互包容彼此的生活习惯,相互支持学习技能。
“彝汉一家亲,虽然我是汉族,但学校里无论是彝族还是汉族学生,在我眼里,都像是我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学校所有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对孩子们的日常起居都非常上心,部分汉族老师说起彝族话来,还很溜呢。在学习上,孩子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会有怎样的人生,就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努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张林祥眼中,孩子们不分民族,只要肯学,老师们就想尽办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无论哪个民族的学生,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珠海班的孩子们,在我们学校读一年,在珠海读两年,珠海政府为他们安排就业。”张林祥说,“再比如‘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这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当然,还有更多的政策,给凉山的孩子们带来了实惠。”
政策是好政策,时代是好时代,张林祥希望凉山学子牢牢把握住眼前的机遇,好好学习,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为山区的脱贫攻坚再添上有力一笔。
本报记者 李晓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5日,为更方便快捷地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共同提高凉山州税务整体效率和形象,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州国税局、州地税直属一分局在州委党校联合开展“纳税人学堂”培训会,对辖区内...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