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资料
10月30日,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儿科诊室,住院医师何进正在为一名出现反复发热症状的幼儿会诊。患儿的奶奶正在一旁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孙女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各种症状。
据何进介绍,秋季,气候从暖变凉,温差大,一些地方还比较干燥,各种细菌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因此,每年的9至11月是疾病高发期。而小儿呼吸、消化器官发育不成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免疫功能低下,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家长应加强这方面疾病的预防。
坚持长期门诊随访
预防哮喘复发
多接触新鲜空气
预防肺炎
深秋时节,气温、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悬较大,加之小儿体质较弱,一旦不能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就容易伤风感冒,从而引发哮喘。因此,何进说,秋喘症关键在预防。
然后是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哮喘和过敏关系密切,预防的话,只能是检查过敏原之后,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此类过敏物。”何进说,患儿常见的致敏因素有灰尘、花粉、霉菌、尘螨等和鱼、虾、蟹等食物以及某些特定药物。患儿家长应注意房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屋内空气的清新、干燥。还有,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哮喘具有反复和长期性,因此,家长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其从心理上战胜疾病。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情。”何进说,同时,要让孩子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何进建议,有哮喘史的患儿要长期坚持到医院进行门诊随访,需要的时候医生会开一些雾化口服药物辅助治疗。
多接触新鲜空气
预防肺炎
秋季,家长要多注意冷暖变化。何进建议,小孩好动,为孩子增添衣物时要适当,以预防感冒、流感。在给孩子增减衣服时要尊重个体差异,但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过早或过度的保暖,使身体容易出汗,也容易着凉。
严重的感冒患儿常伴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发热持续不退,甚至升高至39℃以上,咳嗽愈来愈剧烈,就可能演变为肺炎。轻者呼吸急促、哭闹烦燥不安,重者可见鼻翼扇动、口周青紫、口唇紫绀、头随呼吸呈点头样呼吸等症状。
预防小儿肺炎,提高身体抵抗能力是关键。何进认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玩耍,呼吸新鲜空气,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改善孩子的肺功能,增强体质,从而减少患病几率。只是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时候。同时,要让孩子多饮水,可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保护呼吸道。
另外,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孩子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注意孩子个人卫生
预防秋泻
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受较凉空气刺激,从而增加肠蠕动,导致便次增加、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等。病毒也容易在这个时候乘虚而入,造成秋季腹泻。
“从接诊的病例来看,这段时间,秋泻患儿明显增多。”何进说,秋泻早期,患儿会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紧接着患儿会拉水样蛋花便。何进建议,早期患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服用医生开的口服药物。父母要留心观察病情的发展,防止患儿因为腹泻引起脱水。判断是否脱水要看孩子小便是否如常,精神状态是否较好。
预防秋泻,何进认为,注意个人卫生是有效的途径。孩子要勤洗手,妈妈或其他人在喂孩子食物前都要洗手,避免将细菌、病毒带给孩子。孩子的食物最好新鲜,长期放在冰箱中的东西不宜给孩子吃。
何进特别提醒,秋泻的病程一般是5-7天,家长要理性对待,不要一两天内见病情尚未痊愈就过度紧张。
本报记者 李瑞
新闻推荐
本报讯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10-11月份,简称“国考”。“国考”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招考条件相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