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了全力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全省各地迅速掀起***的热潮。全会要求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针对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强化支持、落实举措。
为了贯彻全会精神,反映四川省扶贫攻坚的进展情况,分享各地真帮实扶、脱贫奔康的好思路好做法,展示驻村帮扶干部的风采,本报特推出“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扶贫在基层”栏目,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稿。今天刊发第一篇:《一位党校学员的蹲点日记》,敬请关注!
一位党校学员的蹲点日记
(一)
7月4日 星期六 阴
昨天下午,回到了离开23年的西昌。经过大学母校西昌学院门口,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影子了。学校附近的西宁镇,也变得靓丽起来。车子经过的宽敞的航天大道,是后来修建的大马路。邛海的水还是那么的清亮,鸟儿还是那么的不怕人,湿地公园一切都很熟悉而又美丽得使人感到陌生。当时还胡诌了几句《再至邛海》:“西昌一别廿多年,梦里寻常到海边。白鹭滩头来白鹭,声声语我似从前。”
写到这里,我不能忘记我的身份和任务。作为省委党校班53名学员之一,来凉山州开展体验式教学,分别到5个县驻乡蹲点调研扶贫工作。
上午,听了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全州情况和扶贫工作的介绍。一方面,凉山财政收入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属于前列,而且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市)排名第一,首府西昌市建设得也非常不错;另一方面,凉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今天下午1点钟,我们从漂亮的西昌市出发,到雷波县城已经晚上7点多钟了。200多公里山路,弯急坡陡,大坑小凼,雨后泥泞不堪,仿佛又真到了特别贫困的地方。
这次扶贫调研的任务,有些考人。
7月5日 星期日 多云
花了半个多小时,把县城转了一遍。地势不平,街道很窄,但还整洁。王书记介绍,去年全县GDP和规上工业排全州第一,县本级财政收入4.8亿,溪洛渡电站能给县上贡献1个亿。我有些吃惊,很不错嘛!他接着谈道,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全县还有贫困村占60%以上,贫困户达到30%。我们急着下去看看,我抽签到了帕哈乡。
帕哈就在县城西南9公里,车子跑了20多分钟。其实从县城一眼就能望见乡政府,小路只有3公里,下一个长陡坡,再跨一条河沟就到了,至今还是不少群众进城的选择。
乡党委马书记是彝族,黑黑瘦瘦的,见谁都笑眯眯地打招呼。他说,彝语“帕哈”即汉语“山梁上”的意思。该乡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和高山地区,海拔从650到2000米,山高谷深,起伏很大。通乡公路才硬化不久,通村公路还没硬化完。但境内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下午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在附近走走。乡政府驻地乌角村是全乡地势条件最好的,最远最差的是渣波、磨石那里面。但乌角不少村民住房很简陋,没有什么家具,吃红苕叶玉米面,家畜家禽很少。其中有个贫困户,真是家徒四壁,其实那破败的土墙连遮风避雨都办不到。庄稼长势倒还不错,玉米有两米多高,连杂草都很丰茂,没看到多少蔬菜。
(作者冉长春,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员)
新闻推荐
9月2日,州车管所内,检测线依旧忙碌,不少新车车主赶来上户。根据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9月1日起,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它小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