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昌市启动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 “一创”工程。“一创”工程将改造老城“九街十八巷”,以明清为史,以川滇居民建筑风格为主,结合当时当地现有材料,通过残垣断壁及建筑上的旧肌理来还原历史,诉说西昌的老城故事,展现昔日老城风韵。
文/图 本报记者 侯丽芳 江滢
实习生 蒋书凌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叮叮哐哐……”
这边激情四射,那边热火朝天。近段时间以来,走在西昌老城区大通门附近,总会看到在广场上激情起舞的大妈们,而广场旁边有人围起隔离板在修着什么,落地而起的古韵建筑很是抢眼。不仅如此,记者发现老城区有不少地方都在施工,且建筑风格都形似,这又是在建什么呢?
“一创”工程
还原川滇居民建筑风格老城
带着疑问,16日,记者联系到了西昌市安监局局长、西昌老城区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斌。王斌介绍,老城区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市政基础设施省级改造,为了深入推进老城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实现“保护、安全、有序、美观”的目标,西昌市已启动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而目前正在被打造的工程项目,就是西昌市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一创”的一期工程,而“一创”又属于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五个一”工程之一,主要围绕“一墙、一街、一楼、一路、一创”来开展。
“老城区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目标是将老城区打造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王斌介绍:“一创”工程将以明清为史,以川滇居民建筑风格为主,结合当时当地现有材料,通过残垣断壁及建筑上的旧肌理来还原历史,诉说西昌的老城故事。
九街十八巷
展现昔日老城风韵
人人都知道,西昌老城区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而且保留着最具西昌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是古建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有“九街十八巷”。它们包括什字街、南街、北街、府街、仓街、石塔街、三衙街、涌泉街、滴水岩街;晏家巷、陶家祠巷、沈家巷、黄家巷、任家巷、老统部巷、后营巷、徐家祠巷、上大水沟巷、下大水沟想、吉羊巷、四沟坝巷、左营巷、中营巷、玉璧西巷、玉璧北巷、中营巷、都司堂巷。
而直到现在,这些一直被人熟知的“九街十八巷”却没有一个规范的标识标牌。不少外地游客想要一览无余,也只能靠打听来“模糊”游逛,一圈下来,都不知道走了哪些地方,更无法得知每条街巷的历史。此次综合整治,增添了“九街十八巷标识标牌工程”。
据负责现场施工的四川华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友全介绍,“一创”的一期工程,即九街十八巷改造工程,范围包括大通门、南街、四牌楼、府街、安定门。目前正在修建的涌泉街口码头墙、左营巷门头、吉羊巷门头、涌泉街牌楼、都司巷门头,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施工,预计明年1月初完工。其中,吉羊巷和都司巷的门头已基本完工,涌泉街的码头墙也在做收尾工作。
“原来的九街十八巷没有规范的标识标牌,正在施工的‘一创\’一期工程,还将结合创建3A级景区规范标识标牌,充分发掘街巷历史文化,将来每条街巷都会有美观的指路牌、街道历史简介内容牌等标识标牌。”吴友全说。
据了解,标识标牌分成A、B、C三类。其中,A类标牌极具时尚性,上面的内容包括街名和街道的整体图像,还包含了街巷的标牌;B类是三向指示牌,简单明了的指示方向;C类标牌有街巷的历史背景简介和图像,特殊的是,它用三种语言,中文、英文、彝文来分别翻译。经过打造,昔日的老城风韵将被充分展现。
老城居民
巴不得一直住这里
老城越来越有古时候的韵味了,而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是越来越爱这里了。
家住五小的范志勇说:“虽然还没有修完,但我感觉会很漂亮。没想到在老城区生活了几十年,临了还能一睹它昔日的风貌。”
市民邓磊也表示:“一开始的时候,老城区改造确实带来了很多不便,大家怨声载道。不过,现在看到它越来越美,真的很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视觉享受,对外地人来说也是一种文化和风景。”
“以前,只要说到老城区,谁不想逃离这个地方?现在呢,反而个个巴不得一直住在这儿。”72岁的王伟大爷说道。“这么漂亮,以后还会发展成旅游景区,当然都愿意住这儿了。”
新闻推荐
“这是不是‘唱响凉山\’?在哪里举办?还可以报名吗?”12月24日下午1点半,在铁路技校开往州民族中学方向的22路公交车上,车载电视屏幕里,滚动播放着“唱响凉山”首届网络歌手大奖赛的报名宣传视频。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