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1点左右臭氧浓度会出现峰值和,应尽量减少外出。
接近一年监测数据显示,臭氧8小时已经代替去年的PM10,成为西昌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
凉山州环保局污控科副科长陈忠表示,臭氧属于二次污染物,成为主要污染物与西昌市强烈的阳光照射有很大关系。
他表示,目前西昌市空气质量还处于达标范围之内,达标范围内的臭氧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未来会按照省厅部署,开出西昌市的污染源清单,为后期的溯源分析做准备。
文/本报记者 杨玲玲
图/本报记者 钟玉成
近日,凉山州环保局发布了第三季度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公告显示继第二季度后,臭氧8小时再次成为西昌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
2015年1月1日起,西昌市5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按照新标准评价,在原来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监测。
接近一年监测数据显示,臭氧8小时已经代替去年的PM10,成为西昌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今年空气质量是否变好?
凉山州环境监测站提供的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原有的三个指标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季均值,除了第一季度可吸入颗粒物上升3微克/立方米外,其他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
这是否意味着,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空气质量变好了呢?
凉山州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马波说,由于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很难去对比每一个值,要对比去年的空气质量,只有看达标和达优天数。
随后,记者从凉山州环保局官方网站找到去年前三季度的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对比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达优天数明显减少,达标天数比例也略有下降。像今年一季度西昌市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90天,其中12天优、76天良、2天轻度污染,全市达标天数比例为97.8%、达优天数比例为13.3%;而去年一季度达优天数比例为45.6%。
对此,凉山州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军说,即便同样是良,空气质量也比去年的好一些,因为今年监测指标内容更多,更接近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和市民的感官。
臭氧8小时成主要污染物
今年前三季度的环境质量状况公告显示,除了第一个季度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均为臭氧8小时,第二季度出现了一天臭氧8小时的轻度污染。
马波解释说,臭氧8小时是监测8小时的平均值,在达标的范围内,臭氧8小时均值超越PM10和PM2.5,表现得最为突出。
对于臭氧污染原因,李军说地方监测站的数据分析能力有限,已经与省厅对接,但是从短期的数据来看,暂时分析不出成因。不过,造成臭氧污染的原因很多,有装饰材料挥发的有机气体、汽车尾气、燃煤、工业企业等等。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一度以为西昌像其它地区,是由于阳光强烈,氮氧化物在阳光辐射下就会生成臭氧,导致了臭氧污染,但是随着气象条件变化,在日空气质量报告中仍出现了臭氧污染。
凉山州环保局污控科副科长陈忠表示,臭氧属于二次污染物,成为主要污染物与西昌市强烈的阳光照射有很大关系。
他表示,目前西昌市空气质量还处于达标范围之内,达标范围内的臭氧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未来会按照省厅部署,开出西昌市的污染源清单,为后期的溯源分析做准备。
■相关链接
午后臭氧浓度较高
应尽量少外出
臭氧通常存在于距离地面30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它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但是在近地面,臭氧却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污染物。它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臭氧污染的产生与臭氧的“前身”,即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等的排放紧密相关。工厂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都与臭氧污染紧密相关。此外,合适的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也是促使臭氧形成并得到累积的重要客观条件。
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会刺激和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进而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有关专家表示,就一天的时间来说,午后1点左右臭氧浓度会出现峰值,容易成为首要污染物,下午2-3点则持续高值,等到傍晚5点左右才会逐渐降低。如果遇上少云、无风的天气,则更容易出现臭氧污染。
目前针对臭氧没有明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建议在午后光照强、温度高的时段,大家尽可能减少外出。
新闻推荐
冬季来临,为进一步加强西昌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西昌市公安局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近期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整治办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