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西昌新闻 > 正文

北阆中南会理 古色古香古城味

来源:西南商报 2016-09-2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国华/文 东方/图

北阆中,位于四川北部,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世界千年古县。

南会理,处于四川南端,南丝绸路上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红色古城。

阆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会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阆中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阆水合围犹如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阆中之美在于古城的洒脱优雅,在于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也在于古城内居民的那份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会理古城则带给人们淳厚自然的原生态气质,闲适的会理依托能工巧匠的古建筑以及川滇文化水乳交融让人耳目一新。会理之美,美在阳光,美在风土人情,美在美食,美在那保存完好的古屋,处处都是记忆宁静的气息。

四川这两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并蒂盛开,南北遥相呼应……

A

阆中古城 人间“阆苑”有仙境

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四围山势,踏进古色古香的古城,一股明清遗风扑面而来。一条条青石板街道都具有自己的记忆和功能的标识,天生丽质,后人用心雕琢。水在山中转,城在水中央,这自然是《红楼梦》中的阆苑仙境。

漫步在古城,错落有致的古民居给人恍如隔世的神秘感,这里也吸引过大批隐居者、风水大师和建筑师。华灯初上,古城万家灯火,家家户户的红灯笼清晰地显示出城市的轮廓,这里就是“风水之都,春节之源”的阆中。

古城历史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郡,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蜀,秦惠王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以后的历代都曾在此设置郡、州、府、道等府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辖区之一,1933年,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转战三年之久;1.9万名阆中儿女参加了红军,7000多人成为革命烈士。至今仍保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古朴典雅的景观

嘉陵江水浩荡,明代白塔高耸,锦屏山片片锦绣,阆中古城古色古香,洒脱优雅。吴道子的三百里嘉陵江水绵延成画,诗圣杜甫曾赞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阆中,历来就被文人骚客吟诵,那风华绝代的身姿也闪耀着无限的光芒。

阆中,距离四川省会成都240公里,气候温和,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风姿绰约。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古城建筑布局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山环水绕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城内其余街巷均以此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为明清建筑,青瓦粉墙,雕花门窗,为古城营造了浓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城内客栈大多为庭院式,宽敞气派,别有一番情趣。

登上阆苑第一楼的华光楼,极目远眺,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宅交错有致;城外,远处的山峦飘逸洒脱,河道整治后的干净整洁配以河水的灵动,格外吸引游客。如今,这座淡定悠闲的古城以完整的风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人。

2010年,阆中古城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丰富多彩的巴文化

古阆中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等组成的东山园林;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驻阆中达七年之久。在古城内行走,总会遇到敬业的演员还原张飞的演出。坐在撵车上虬须肆意的“张飞”,在一群士兵鸣锣开道下,开始了巡城,也引得游客饶有兴致的跟在行走的巡城队伍后,一步步丈量着这座城市。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更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风水文化独具特色,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B

会理古城 川滇锁钥“小春城”

会理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会理与云南隔江相望,素有“川滇锁钥”之称,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会理成为一处繁华的物资贸易集散地。它北接中原,南近东南亚,商旅发达,文化昌盛,各省商人在会理均建有“会馆”,会理商人就像晋商、徽商一样把商号开在全国的许多地方。

古城历史

会理县距离西昌市185公里,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径44个乡镇,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 郡,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92年,会理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是一座典型的传统与现代自然融合的古城。会理历史建筑保持完整,历史文化蕴含深厚,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被誉为“川滇之间金沙江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古朴典雅的景观

原始古朴的会理城内,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小巷纵横交错,两旁的商铺、民居栉次鳞比,被岁月洗礼的古巷染满了风霜。现在,会理古城仍然留存着旧有的风貌格局。蜀韵滇风,客家徽派等各种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都浓缩在这个西南边陲小城之中。

位于十字大街的钟鼓楼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位于城北老街的武侯祠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持仍完好。南门外的东岳庙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城西垭口小山岗上的景庄庙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从明代迄今风物犹存。

城内的科甲巷是会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巷内多为明清建筑,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见证。巷内的胡家大院具有明代晚期建筑特点,是会理兴建年代最早,保存较完好的古屋之一,是会理历史文化保护名城的一级建筑。西成小巷更具诗情画意,青石铺路,仿佛能清晰地听见鞋跟叩击青石板的声音。文化桥是中国古桥中典型的风雨桥,可供行人避雨小憩,乘凉聚谈,是会理仅存的一座风雨桥。

会理也是闪光的红色圣地,红军长征陈列馆内陈列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建立苏维埃、打富济贫等大量图文实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

会理古城自明初建成,保留至今。七条大街、二十三条古巷、大量的明清院落群使会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保留完整的古城之一。

钟鼓楼,晨钟暮鼓,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相互配合,对城内人们起居劳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川滇交融文化

每年到八九月间,会理的石榴基地就是大获丰收的时候,火红的石榴挂满枝头,会理石榴节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宾朋。刚刚开园的会理石榴公园更是将石榴的历史尽情地展现,会理石榴自古便美名远扬,如今已实现产业化,在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中,无论是面积、产量和产值都位居全国之首。

手中捧着硕大甘甜的石榴,徜徉在千年古镇,穿越时光隧道的快感和惬意涌上心头。呼吸着那浓重古镇的气息,感受这历史名城,特别是站上那城头俯瞰,一种大将军检阅时山呼海啸的盛大场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川滇结合部的特殊地理环境,多民族杂居和谐相融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独特民风民俗。

在这里,人们可以瞻仰红军长征文化,可以感知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独特、神秘、浓郁的川滇交融文化,还可以聆听千年不变的晨钟暮鼓。目前,钟鼓楼每天都在仿照古代的礼仪,举行晨钟暮鼓仪式。

“北有阆中,南有会理”,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两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新闻推荐

5万余搬迁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 凉山州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搬迁群众住新居还要能致富——□徐彬 本报记者 何勤华“要不是有易地扶

凉山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今年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的搬迁任务,确保搬迁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个安置点月底前完成住房建设月日,在西昌市黄水乡书夫...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北阆中南会理 古色古香古城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