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在西昌市内一家媒体工作的王琴在回到住处后,都会照例打开设置为“接收消息但不提醒”的家族微信群,浏览攒了一天的信息:大姐家的儿子刚换了新工作,三姑要张罗给她相亲,二叔家的孙子最近开学了……
王琴说,家族微信群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有时候可以感受到长辈们春风般的温暖(比如发红包的时候),有时候又因为某些事(比如老是催婚未婚小辈的时候),倍感尴尬。
〉〉〉成流行
家家都有一个家族微信群
“加微信,加我们家的群!前几年亲朋好友都是电话短信联系,现在有了微信,我们家的孩子就建了家族微信群,大家的交流方式越来越简单了。”近日,孩子们都已经上大学的聂娟笑着对记者说,以前都不怎么在微信上聊天,现在家里的亲戚无论老少我们都开始用微信聊天沟通。
从前一个大家庭里,除了逢年过节、家人红白喜事,普通亲戚之间可能很少来往。现在,微信群聊让亲情互动出现了一种新方式,亲友之间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是建立了家庭微信群,彼此间的沟通联络就很便捷。
今年刚退休在家的沙金贵也在子女的鼓励下,学用起微信。在他的家庭微信群里,他经常将在网上看到的各类时事新闻、医疗保健、养生之道等信息转发在群里。他告诉记者,年轻人平时工作忙、事情多,没时间注意这些生活细节,在家庭微信群里转发下这些内容,大家有空时能看看,可以增长不少知识。
〉〉〉很温暖
亲人间的互动拉近彼此距离
“家里好多亲戚,特别是一些长辈,平时联系少,为了更好地联系沟通,我特意建了家庭微信群。”日前,家住410附近一小区的王健建立了一个微信家庭群———王氏家族群,群里有来自冕宁、宁南、成都等地的亲戚。没想到家庭群一建起,群里就马上聊开了。“今天我在家做了大餐,把美食发到群里;这是自家修剪的植物,在群里晒图;孙子在游乐园玩耍……亲戚们把家长里短,都在群里跟大家唠叨下。”王健表示,亲戚之间本来走动就不多,电话也很少联系,建起微信群后,这样的互动让他感受到亲人时刻都在身边。他的微信家庭群里目前已经有近30人。
“以往家庭聚会,需要挨个打电话,现在方便得多,在群里@所有人,全通知到了。”家庭微信群拉近亲人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家住南苑小区的刘女士表示,有亲戚生日或每逢过节时,大家都在群里秀菜品和录像,大家还通过语音视频聊天分享快乐,那个时候,就连80多岁的爷爷也会参与进来。
〉〉〉有尴尬
过分热情让人“难以承受”
张梅大学毕业五年了,在西昌一个公司当白领,未婚,正因如此,她决定不再积极进入家庭讨论,因为避免被家里人催婚。“家里长辈过年就讨论谁该找对象谁该结婚,拉到一个群里来那还得了,稍不注意就得引火上身。”
在家庭微信群里回回聊天都能聊到“结婚”这个话题,张梅理所当然的被各位长辈们集中火力对她进行“暴击”,“咋还没耍朋友”,“年龄不小了不能再等了”,“想要啥样的阿姨给你介绍一个....”一连串发问让她难堪,又无处可藏。
而市民谢先生的郁闷同样来自群里家长的各种“催婚”。他说:“以前的催婚都是过年过节碰见的时候被催一下,现在有了微信群倒好,见面催婚不见面也催婚,每个长辈一想起来,就在群里问我为什么还不结婚,弄得我现在一句话也不想在群里说了。”
另外,家族群里则经常出现“不靠谱的养生信息”及各种心灵鸡汤、社会谣言,谢先生想发表几句不同观点,但都是长辈又不敢轻易“拆穿”,怕伤了对方面子。家族微信群拉近了亲情,方便了家人之间传递信息,但另一方面,有些话并不适合让所有人看到,相互之间年龄差距较大,共同语言不多易造成交流尴尬。
本报记者 罗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西昌市公安局马道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马道镇车辆段家属区内有人聚众赌博。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即行动,对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并在群众举报的马道镇车辆段一出租房内将正在进行赌...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