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金阳的阿姨马某,在早上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致死。经交警部门认定,肇事货车驾驶员小丁承担交通事故全部责任。其家属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要求以“城镇标准”计算受害者马某的死亡赔偿金,但这一主张并未得到法院支持。
案情回放:
清早骑车进城上班 阿姨不幸遭遇车祸
马某生于1958年,生前在西昌市一小区从事保洁工作。2015年3月9日清晨,54岁的马某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不料在上班的途中被迎面驶来的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货车撞倒不幸身亡。
随后,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认真勘验后,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肇事货车驾驶员小丁须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受害人马某无责任。
审理查明:
常在城里打工 居住生活在农村
2016年2月26日,小丁因涉嫌犯交通肇事被警方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同年5月17日,当地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小丁犯交通肇事罪。
在法院对此案的审理过程中,被害人家属马某的丈夫、儿子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身份出庭,要求被告人小丁以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某财产保险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审理查明:被害人马某与丈夫和儿子均为农村居民。从2012年1月1日起,马某与某物业服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西昌某居民小区从事保洁工作。马某平时在农村家中居住生活,每天早晚骑自行车上下班。被告人小丁之前为肇事货车在某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此次事故发生在保险期内。
法院判决:
农妇难获“城镇标准”赔偿
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小丁驾驶的货车严重超载,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在道路上行驶违反交通运输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马某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予惩处;被害人马某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往返城区工作地和农村居住地,且原告家属未向法庭提交马某在常住在城区的有关证据,因此原告人要求以“城镇标准”计算马某的死亡赔偿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最终判决:被告人小丁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6个月;被害人马某的死亡赔偿金157900元、丧葬费20897元、误工费1400元、交通费1000元,共计181197元,由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保险公司分别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法定范围内理赔110000元、71197.5元;被告人小丁于2016年12月31日前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支付2万元。(文中人名均属化名)
(本报记者 丰姣)
城里赚钱城里常住
才可按城镇标准赔偿
2006年4月3日,针对云南省一起交通肇事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作出《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
据本案法官介绍,要证明受害者是“城里人”,有两个先决要件:
一、证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证据。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当事人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等;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房屋权属证书;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证人证言等。
二、证明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城镇的证据。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职工花名册,押金收据等;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机关缴纳管理费的凭据;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同事的证人证言;交纳“四金”的凭证和管理机关的档案记录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城市经商、务工、居住的农村户口的受害人,应当同时提交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的证据,二者缺一不可。(据法制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首在治吏。”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这把“刀”好不好用,关键在政法干警。西昌市司法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领...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