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王西辉)今年,东港区南湖镇在市、区选派“第一书记”的同时,镇级选派了10名中层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个个都是“老乡镇”,平均年龄只有41岁,但在南湖镇工作的时间平均超过14年。
尚积军参加工作就扎在南湖镇,17年间参与过镇工业园建设,当过管区书记,干过规划、水利等职位,既是“老乡镇”又是“南湖通”。这次镇里选派“第一书记”到村里任职,他抢先报了名,赴村里班子弱的下坳村任职。
对村班子进行调整;聘请律师对多年没有理顺的沙场承包合同进行规范;引来600多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进村不到一个月,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尚积军的“三把火”增强了下坳村发展的动力,燃起了村民增收的信心。
原来的工作不能落下,发挥部门职能帮扶村里,南湖镇在镇级“第一书记”与进驻村的搭配上,最大限度地体现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熟悉工业项目的镇经信办主任王胜亮进驻有项目落地的园区村,信访办主任滕以森进驻有历史遗留问题的村,林业站长秦泗海派驻到苗木产业大村……
“当‘第一书记\’,要为村里解难事、办实事、抓利长远的事,担子重,压力大。”规划站长安辉被派到彭家河村,一直盯在防汛路规划现场,人黑了瘦了不少。
人派下去,工作提上来。南湖镇对“第一书记”制定了考核细则,实行“一村一策”,分别针对各村实际,明确了相应的工作重点和评价标准。该镇还将镇级“第一书记”的测评与村庄的测评“捆绑”进行,用制度把干部和村“拧”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一股绳”。
自从5月6日正式选派镇级“第一书记”以来,这 10名“老乡镇”已经帮助进驻村全部选定了集体增收项目,调处信访纠纷28起,为村里办理修路、环境保洁、理顺合同、社会救助等实事82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刘江雪作为市人大代表,就任开发区奎山街道党委书记的乔宇曾深入思索着一个问题,奎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怎样将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一个全新的思路在他脑海中形成——— 以项目建...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