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鱼山镇前翟村,216户,500亩耕地,2006年,翟士军竞选村支部书记成功,“上任意味着为乡亲父老办事的开始。”翟士军语调平缓地说。从那天开始,翟士军开始精心规划这个小村,带领父老乡亲迈向幸福的生活。
踏踏实实,尽心尽力,目光长远,是前翟村人对翟士军领路人的总体评价。
翟士军是怎么做的呢?
原来的前翟村村委办公用房破旧、年久失修,下大雨就会漏雨,院子里杂草丛生,这不仅影响了前翟村村委会正常工作的开展,也损害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形象。
维修房顶,粉刷墙壁,平整院子,翟士军精心把村委办公用房进行了修缮,“这是商量村里大事的地方,坑坑洼洼的怎么行。”翟士军说。
现在的前翟村大队部,房屋宽敞明亮,院子平整,修缮办公场所,除了客观的实际需求外,翟士军还有其他的想法,“村民会想,大队部都修不好,怎么带领大家致富?大队部都不修,你会为乡亲谋利?”在他眼里,这是为村民树立的信心,这是前翟村改变过去的标志点。
在修好的大队部,2013年,翟士军对村民说,村里将开始修路,挖下水道。
以前的前翟村,道路难行,晴天尘土飞扬,下雨泥污横流,“天不好就出不来人,结婚的时候彩礼都不好拉。”前翟村村民翟瑞向记者描绘以前的村容村貌。
现在的前翟村,村里的主要道路都完成了硬化,3米宽,在路边,是80公分深、80公分深的下水道。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翟士军想得比村民长远,“这得花不少钱,不能光考虑解决以前的问题。”翟士军说,“作为书记,我得替村里多想想。”
首先是标准,修路那段时间,翟士军几乎没有离开过,修一米,翟士军跟一米,“修就得就好,不能浪费钱,修不好村民会失去信心的。”翟士军告诉记者,他知道,修路仅仅是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不能让村民失望。
村里的水不好排出,影响村民出行,村民盼着出行环境改善,村里修了下水道,下雨后村里没有了积水,这让前翟村人十分高兴,也对翟士军交口称赞。
村里没有了积水,村民们发现,雨水都排入了农田里。在挖下水道的时候,翟士军为前翟村进行了长远的规划,把农田排灌也解决了。
“以前下雨的时候,不光村里有积水,地里的水也很难排出去,解决排水问题,不光是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得考虑生产的问题。”翟士军说,他的这个做法为翟士军、为村委会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士军真是在为村里办事,踏实。”在前翟村,很多老人这样夸奖翟士军。
9月的一天,有检查组到村里检查卫生,对这种检查,前翟村不用突击打扫。这几年来,3名保洁员在尽心尽力地打扫村里的卫生,有草就除,脏了就扫,前翟村不大,村民们、保洁员都在像爱护自家的院子一样,维护着村里的环境。
前翟村村东,原来有个大坑,今年,翟士军带领村民,清理大坑的垃圾,填平大坑,建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也安装了健身器材。
修路,挖下水道、打扫垃圾、建广场,前翟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便利了村民的生活,也树立了前翟村村委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的形象,“你要让村民听你的,相信你的,不干实事乡亲们怎么相信你。”翟士军说的十分实在。
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上任之初,翟士军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地里农作物的收入、打工赚来的工钱,这是前翟村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农民生活比较困难。
油用牡丹为农民开辟了致富的新途径,现在的东阿也成为了江北最大的油用牡丹产业基地,注意到这一新兴产业,结合村里的实际,翟士军详细考察了油用牡丹。
能干,能致富,详细了解完,翟士军向村民推荐油用牡丹,他成立了合作社,在他同另外一名党员、村里的会计翟瑞金两名党员带动下,2012年,10户农民在地里种上了油用牡丹。
采用间种套作的模式,翟士军带领村民在一同种上了朱柳,今年11月底,每亩朱柳将为他们带来7000多元的纯收入。
跟着村两委党员一块种油用牡丹的村民说,从修路上看到了村两委干事的决心,“跟着干错不了”,村民的信任让翟士军欣喜,“有了效益,跟着种的村民会多起来。”翟士军有这个信心。
除了这些,翟士军还为前翟村的乡亲谋划了更美好的一副蓝图:在村里搞个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新闻推荐
近日,聊城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常书彦赴东阿县调研指导基层司法所工作,东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凤泽,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文江陪同调研。常书彦实地查看了牛店等司法...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