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东阿讯(通讯员马兵闫芳)“今年西红柿行情不孬,这一亩半扶贫大棚光种两季柿子就收入了两万多元,媳妇看病和孩子上学可算不用作难了。”10月19日,东阿县鱼山镇张半仙村贫困户秦成利对自家西红柿取得好收成更有着别样的体会。
秦成利媳妇董淑红常年吃药,“只能顶半个人干活”,且上有年老多病的老母,下有上学的孩子,需要时时照顾的一家老小,让他无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十分紧巴。2014年,秦成利获得了县里7500元***资金,在村委帮助下,他建起了面积1.5亩的蔬菜大棚。“建个1.5亩的大棚满打满算14000元,县里给7500元占大棚投入的一多半,这笔钱着实拉了他一把。”村一组组长秦国庆说,大棚建成后,秦成利家生活从此有了着落。
扶贫重在造血。能让秦成利这样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准确找到贫困对象是关键。2014年6月,东阿县对全县所有农户年收入进行了逐一调查。调查任务下放到每个村的每个小组,小组组长亲自上门调查填写农民人均收入调查表和农户收入调查表,并由农户签字方可生效。
与此同时,各村选举出由群众代表、村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贫困户民主评议小组,对评议结果公示。“贫困户、‘裁判员\’是否合格,群众说了算,这种双向监督管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确度。”东阿县扶贫办主任刁显国说。经过调查评议,该县精准查找出贫困户23913户,贫困人口64003人。在公示后,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举报。
“以前谁家能享受扶贫政策,大多是自己申请,村干部拍板,现在全程公示接受村民们监督,扶贫款也是直接打入群众的农补一卡通,真正做到让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到刀刃上。”东阿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嘉庆说,“现在老百姓对贫困户评议可以随时说‘不\’,他们能把自己身边人的真正情况反映给我们,脱贫了也能及时停止扶持。”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阿县共有1646万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覆盖贫困户8180户、贫困人口22680人;全县28家龙头企业共带动73个贫困村、6759个贫困户,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00元。目前,已有1.5万人脱贫,预计到年底,各项扶贫项目产生效益后,将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
新闻推荐
7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高唐县固河镇大赵村的油用牡丹园,放眼望去,形似“八角”的绿色果实挂满枝头,豌豆粒大小的棕色牡丹籽掩映其中,与周围农作物相比格外引人注目。“经过3年的精心养苗,...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