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聊城 今日临清 今日阳谷 今日莘县 今日茌平 今日东阿 今日冠县 今日高唐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今日东阿 > 正文

大棚葡萄“串起”好日子

来源:聊城日报 2020-12-17 09:09   https://www.yybnet.net/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通讯员靳长保

12月10日一早,寒意正浓,在东阿县陈集镇于集新村,村民于勇军骑着电动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村道上,来到自家大棚后,他拿起门口的工具,便开始对葡萄树进行平茬、修剪。

于勇军今年50多岁,建了两个葡萄大棚,靠着这两个葡萄棚,他一年能收入8万余元。在于集新村,一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比比皆是。

站在于集新村村委会的门口,村党支部书记于茂强指着不远处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葡萄大棚颇为感慨:“看,村委会前后的地,都是种的葡萄。我们村从1992年便开始发展大棚种植,从最初种植黄瓜,到种植西瓜,可没少‘折腾’了。”

正是这股“折腾”劲,将于集新村给“折腾”活了。“现在的于集新村,是根据村庄融合、优先村庄布局的总体规划,由周围几个村合并而成的。这里原来是于北村,于北村是个小村,虽然整个村子只有104户村民,但仍是人多地少,光靠玉米和麦子,发不了家。话说回来,土地利用不好,地再多村民也富不起来。”于茂强告诉记者,虽说最初村子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时他还小,但没少听大人讲起村庄发展的这些事,当时的于北村凭借大棚种植,培养出了陈集镇乃至东阿县最早的“万元户”。

转眼间,村里发展大棚种植已经将近30年,如今,在于集新村,靠着早年种植大棚的经历,不少村民都在县城或者镇上买了房子。在于茂强看来,留在村里的村民,大都是家中有老人要照顾,无法外出的。“这和我们整个镇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陈集镇离工业园区近,村民将土地承包出去,就可以外出打工,很多村民都觉得,打工咋说也比种棚轻松些。”于茂强说。

于勇军却不这么认为:“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都在土地上谋生存,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我们不能把老本行丢了。”凭借着对土地的这份热爱,于勇军边学边干,十几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了栽种葡萄的行家里手。

于茂强也希望村里能有这样的种植能手留下。“毕竟村庄的发展要靠人,要靠产业,现在村里有70余个大拱棚、8个冬暖式大棚,基本都是种的葡萄。现在种葡萄的村庄越来越多,只有葡萄的成色好、味道好,客商才愿意收。”于茂强说,“从最初粮改菜,到菜改瓜,瓜再改葡萄,3次调整帮助我们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今年,我们又在村口建起了交易市场,对全村的葡萄产业进行了规划,希望能将我们村的葡萄越卖越远,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新闻推荐

东阿在省道沿线架设自动洒水降尘设施

□孙亚飞杨成涛赵广辉报道本报东阿讯东阿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城区外环道路车多、扬尘多等治理难题,在县城区省道329...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乡村焕发新气息2020-12-15 09:16
猜你喜欢:
后进生“变形记”2020-12-01 20:08
评论:(大棚葡萄“串起”好日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