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在 《藏书纪事诗》中说道:“艺芸散后归何处?尽在南瞿与北杨。 ”在我国藏书界有着“南瞿北杨”之说,这“南瞿”,指的便是瞿氏创办的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位于江苏常熟市古里镇,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最多时藏书达十万余册。
铁琴铜剑楼藏书主人瞿镛(1794—1840)致力于收罗江南珍本古籍和文物古董,曾购得铁琴和铜剑各一件藏于楼中,故名“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藏书对于中国图书事业的贡献极大。上世纪初当地县图书馆成立,曾将藏书复本、乡贤著述和地方史志的副本贡献其中。后来《四部丛刊》的编印,以瞿氏家藏珍本为底本者,居当时私人藏书家之冠。
“海源阁”是当时与“铁琴铜剑楼”齐名的惟一一座北方私藏书楼。它的创始人是山东聊城人杨以增(1787—1856)之父,时称“袖海堂”和“厚遗堂”。随后杨以增在任官各地之际,从西南到西北,留意搜集当地书家散出的藏书,在北京得到过清宗室乐善堂旧藏之书,并辗转得到了苏州黄丕烈士礼居等旧藏的图书,于是异军突起,与瞿氏“铁琴铜剑楼”争雄于藏书界。其藏书陆续积至三千七百部、二十二万卷左右,其中宋元珍本达到四百六十九种。
“海源阁”位于聊城旧城南的万寿观前街东首,原杨氏故宅的东跨院中,俗称“杨家藏书楼”。 1840年,杨以增取《学记》中“先河后海”之语,自题“海源阁”三字于匾额之上,并自述说:“盖寓追远之思,并仿鄞范氏以‘天一\’名阁云。 ” 沙可
新闻推荐
早报讯 张女士买完菜正往家中走去,路过聊城路与夏津路路口时,突然听到临街楼上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看到一个黑影和大量的碎砖瓦掉落在楼下的水泥地上。“实在是太可惜了,趴在地上的女青年看起来也就2...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