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李凤国
李效才是道口铺街道王庄村个体经营户,18年如一日,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坚持昧心的钱一分也不要,累计上缴国家税费达到3万多元。李效才勤劳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多次捐资助学济困,支持公益事业,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穷则思变,勤劳致富。李效才刚结婚时家里经济困难,拉下800多元的“窟窿”,靠种地怎么也还不上。穷则思变,李效才靠手里仅有的一点钱,骑自行车进货串村、赶集流动经营,发展到固定商铺经营,2006年在道口铺最繁华的地段租房开始经营日用品批发部。李效才始终遵守国家工商、税务、食品卫生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正道进货,守法经营,按时、按量缴纳各种税费,无论家庭有多少困难,从不欠交迟交,风雨无阻。
诚信经营,拾金不昧。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李效才坚持明码标价,称平斗满,童叟无欺,从不缺斤短两,受到顾客好评。2007年,李效才去聊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橘子,到家后发现对方多装了几箱。第二天,李效才专程坐公共汽车去还钱,感动得批发商连连作揖,说不出话来。之后,李效才成了该批发部的知名人士,人们亲切的叫他“李大哥”。李效才清楚的记得,有一次一位先生在李效才货摊上挑选水果,拿起放下几次都没有选中。10多分钟后,匆匆忙忙的走了。李效才整理水果时,发现一只皮革包,打开一看,里面有2000元现金。准是刚才那位先生的,李效才有心去外面找他,可又怕走岔路找不着,反倒更着急,李效才就把包收好等他。半个多小时,那人果真回来了,着急的问:“大兄弟,我的一个包丢了,您看到没有?”经过仔细核实,李效才把包还给了他。当时,这位先生非常感动:“大兄弟,我家准备盖房,这是刚从凤凰集亲戚家借的,这要是丢了,咋跟一家人交代啊?”说着,那人拿出200元酬金,李效才说什么也不要。那人流着泪说:“大兄弟,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还有一次,在水果筐里,李效才捡到一张折了几层的纸条,打开一看,是一张到期的邮政储蓄存单,李效才把存单交给派出所。25年里,李效才捡到过书包、皮夹克、皮鞋、肉菜食品、自行车等多项物品,全部归还物主或上交派出所。派出所的几位民警都认识李效才了,一位民警感叹地说:“社会上的人要都像您这样,咱得多轻省啊!”
奉献爱心,扶贫济困。自己富了,但他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始至终帮助着周围的人。2006年3月,村里75岁的困难户陆玉梅春节生活没有着落,他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主动为她送去500元,留她过年,平常还常去看看她。凡是什么公益捐款什么的,他都识大体、顾大局,带头响应。2007年为贫困学生王某捐资助学600元,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00元,2011年为敬老院老人捐款1600元,为87位老人人人购置了一套新棉衣,到目前共计捐款捐物15000多元。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